○新华社电高考“发令枪”即将打响。随着考期临近,不少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即将应试的考生应如何调适心情、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不妨试试这份专家开出的“心理处方”。
【考前】创造安心迎考环境
由于疫情期间复习计划受到影响、自主学习时间增长,不少考生担心自己学习效率下降,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此外,考前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的情况在考生中也较为普遍。
“适度的紧张,能够促进考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考生和家长需要正视负性情绪,并积极对其进行调节。”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康复部主任李宁宁说。
“大考”临近,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许欣建议,家长应从环境、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帮助孩子调节考前状态。
许欣介绍说,“清单管理”“情境模拟”等方式能够增强考生对环境的掌控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可以提前准备好考试证件、文具、口罩等用品,并对前往考场的路线、各科考试的时间等进行模拟和"预演",让考生提前适应考试流程,在安心、熟悉的环境下参加考试。”许欣说。
李宁宁表示,考生考前需调节好生物钟,才能以最佳状态应试。“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开夜车"复习。此外,每天可以进行40分钟到1小时的体育运动,适当锻炼有助于减轻压力、提高效率。”
【考中】积极调整自身情绪
专家建议,考试期间,考生可以通过调节呼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式,及时缓解焦虑情绪。
“在考场上感觉心情紧张、心率加快时,考生可以通过腹式呼吸法让自己平静下来,还可以采取轻轻拍打肩颈肌肉等方式,让身体得到放松。”许欣说。
家长和教师对考生的心态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提醒,家长和教师要调整好自身状态,不要批评责备、把焦虑情绪传递给考生。
“要关注考生的心理感受,多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共情和陪伴起到安慰、支持的作用。”李宁宁说。
【考后】悦纳自我展望未来
高考结束后,部分考生会长时间上网翻找题目、查询答案,产生情绪波动。专家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能够给信息按下“暂停键”,避免出现“信息过载”现象。
“家长和考生不需要过度对高考成绩感到担忧,要辨别信息来源、适度查阅相关消息。可以通过到户外放松、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方式,平稳进行"考后过渡"、纾解负性情绪。”许欣说。
许欣表示,在疫情期间举行的这场高考不仅是考生面临的重要挑战,更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考生和家长应充分对自己在备考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并用坦然的心态翻开“新篇章”。
■相关新闻
广东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部分考生为了考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录取分数线较低、录取率较高的省份参加高考,被称为“高考移民”。而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这就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今年,各地就继续出台措施,打击“高考移民”,维护高考公平。
广东省对高中阶段户籍、学籍从外省转入广东省的考生资格进行了全面排查,学籍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发现和纠正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和学籍造假;户籍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把迁移入户关,其中,对于已经落户的,如果查实以在粤参加高考为目的、弄虚作假迁入广东省的,一律予以清退。
新闻推荐
工业互联网迎落地加速期,多地产业园火热开建 广东出台新一轮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细化政策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落地。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已有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地密集谋划和建设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