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南方日报:今年举办的第二届“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与第一届相比,活动策划有哪些显著特色?推荐人选的评选标准有哪些?
林蓝:广东美术创作有着辉煌的历史与深厚的传统,广东美术历来有老一辈艺术家提携后辈,无私“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也正是这种薪火相传,令广东文化艺术繁荣历久不衰。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广东画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主办第二届“1荐1——广东省美术名家荐才行动”,正是将这种传统的育才之道引入人才选拔中,为全国美术界扶翼“青苗”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
与2014年举办的首届“1荐1”行动相比,这次行动策划更着力关注和扶持广东青年美术家的艺术实践,坚持以学术为主导,深度发掘广东美术的创作新力量,推介新人新成果。与此同时,我们继续沿用及完善导师选拔机制,本届荐才行动邀请担任导师的10位名家,均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综合画种等五大专业艺术门类。
我们借名师大家的慧眼,选出广东省内10位45岁以下,有潜力、品艺兼优的优秀美术人才,并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培养广东未来的艺术名家。我们突破过去只注重作品评奖的单一选拔方式,综合考量美术人才的人文素质、品德修养、发展后劲,逐步探索出美术人才培育的新办法,为广东美术后续人才培养打开一条新路。
南方日报:这次推举的10位年轻艺术家,体现广东省美术界近年发展的哪些趋势和特色?您认为他们身上最值得发掘的潜质是什么?
林蓝:记得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17年在“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开幕式致辞中说:“回望百年广东美术,继承性是其底蕴深厚的坚实基础;革命性是其精神内涵的思想底色;兼容性是其开拓鼎新的百川之源;时代性是其别开生面的主要特征;创新性是其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
10位入选者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广东美术这种生机勃勃的特质,他们秉承高剑父先生“艺术要关注现实”“艺术要真诚地表现一个人的情感”的精神传统,站在中西文明、古今文化的交汇点,不断去吸纳,该坚守的坚守,该创新的创新。在我看来,“新而好”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体现一种独特的“南方美感”。
南方日报:广东画院下一步将如何对这些艺术家进行持续性培养?你对未来岭南美术青年领军人才的培育有何建言?
林蓝:未来,我们将依托广东画院新院这一全国瞩目的文化强省地标,重点实施“1新址+3院+3基地”计划:着力建设广东画院研究院项目(60岁以上)、广东画院(在职画家)项目、广东青年画院项目(45岁以下)三大平台,开展岭南老中青美术大家推培计划。一方面,我们针对德高望重、代表时代、代表广东的艺术大家,以大力度、深研究、广传扬锻铸“广东美术高峰”;另一方面,我们开展在职艺术家海内外创作研修计划,力推一批德艺双馨的广东艺术中坚精英。
针对院外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家层面,我们将开展青年艺术家创作收藏推培计划,以国际国内重要展览、国家级省级重大课题项目为目标,以广东美术馆等省内美术馆收藏为培养资源,以集中创作、展览、出版、收藏等为推培方式,培养一批创新力强的广东优秀青年艺术后备人才,并面向广东省各地市开展创作培训培育工作,将广东画院新院打造成为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重要基地、广东青年美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广东基层美术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优质领军人才的培育固然离不开长期固定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还要辅以针对性的培养方式与方法,我们可以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模式,通过邀请名家授课、走访名家工作室,以及国内首创的选拔优秀学员赴欧洲美术馆、博物馆进行调研学习和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为之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营养。
同时,广东原有“星河展”等系列学术展,可通过提高学术水准、提升展示空间、加强展陈效果、扩大宣传范围等办法,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发现和培养青年画家、呈现未来美术新动向的展览品牌,为广东美术事业的持续繁荣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后备人才和领军人物。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尚黎阳通讯员/林晔晗王德智)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启动新一轮法官遴选工作,全省法院939人在22个考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