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信息时报记者 梁钜聪 摄 □信息时报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郑植方
通讯员 华轩
综合素质优秀、学科基础拔尖、有家国情怀……如果你是这样的高三“学霸”,那么接下来的这个“计划”就十分适合你!根据教育部1月发布的《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今年起,在36所试点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中大和华工也入选了本次的试点高校。根据两校的安排,报名该计划的考生将于本月底参加学校面试和体测。
校测要求
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方式
《意见》指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据《意见》,现试点高校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36所高校,广东地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入选。根据招生时间表,高考结束后,各校陆续启动校考。
招生办法方面,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据教育部官网,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其中,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据《意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等。
广东高校
中大:注重家国情怀等综合能力
5月6日,中山大学在官网发布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基础医学,考核定于7月31日至8月1日举行,内容分为面试和体质测试。
面试方面,中山大学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学校组织专家分组面试,主要对考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学科兴趣、培养潜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并结合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确定面试考核评分。
体质测试方面,考生需参加由该校组织的体育科目测试,测试科目为50米跑;体质测试不受理缓考、补考申请。
若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50米项目的考生须在考核前3个工作日提出更换测试项目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可测试以下项目: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
测试结果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总分,若考生体质测试不及格,该校不予录取。
华工:体测五选三,两项以上不及格不录取
华南理工大学在5月11日于学校官网发布了该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根据安排,该校定于7月27日至8月4日举行校考(含面试和体质测试)。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遴选面试专家组成员,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音录像,防止暗箱操作,严防权力寻租。
记者了解到,区别于其他高校,华工强基计划报名考生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则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不同考生,其面试要求不一样。
对于第一类考生,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所报专业的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对于第二类考生,学校将单独组织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专业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在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等。
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提供给面试专家作为面试评分中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其中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体质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以高三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版)为标准。测试项目一共有五项,分别为身体指数(体重/身高2)、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立定跳。
考试须在考试指定的时间和场地内,从规定的5个测试项目中任选3项(一旦选定,不得更改),选择项目中有2项及以上项目不及格者,不给予该考生强基计划录取入选资格。
“强基计划”知多D
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强基计划选拔什么样的 人才?
主要选拔
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通俗来悦
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范围有哪些?
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
重点在数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域。高校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安排招生专业,并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
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畅通发展通道,优秀学生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图解样式源自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网
新闻推荐
■竖井位于鸿图特长隧道右洞一侧,相当于在隧道内插一根“吸管”,向内部供给新鲜空气。通讯员供图新快报讯记者许力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