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湘北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土地肥沃、山林苍翠、乡亲淳朴。
在村民们眼中,这片土地是那么值得信赖,他们可以把将来的期盼托付给她,用不着一丝忧虑。事实上,只有真正和土地打过交道的人,才有着对土地深深的眷恋。每年雨水时节,男人们肩扛犁、手牵牛、身穿蓑、头戴笠走向田野,土地在犁的耕翻下,排列成一行行。然后,村民们开始沤肥,均匀散布,再用蒲滚细细一滚,整个丘田变得像一面镜子。不久,女人们开始忙着拔秧苗、插秧,期盼着稻谷成熟。待谷子收割完毕,丘田又在男人们梨、耙、滚和女人们的栽插中蕴藏着秋收的希望。
为了让冬季的丘田也能披上绿装、来年还有好收成,勤劳的乡亲们又在丘田中栽下油菜。次年4月的乡村,人们行走于桃红柳绿掩映的泥路上,闲步于金黄色油菜田埂上,在春风轻拂中享受着乡村特有的生活气息。
看完田地,还可以看山,家乡的山遍布茶树。一到夏天,一个个山坡在茶树的覆盖下显得那么苍翠。10月,胖乎乎的茶果使得茶树低下了身姿,有的甚至被压弯了腰。寒露后,乡亲们无惧风雨,挑担背篓来到山上采摘茶果。茶果挑回家后,经太阳一晒,去壳榨籽。茶饼在木桩均匀有力的撞击下,油会哗啦啦往外冒,流进瓦罐。村民们就这样在收获的秋天,将日子染成了金黄,无污染的上好茶油就这样走进了村民们的厨房。
说完家乡的山水,再说家乡的乡亲们。他们淳朴,常常将自家的食物拿出来分享:“喂,幺丫头,把这碗红烧肉送到前院的李奶奶家。”“华子哥,把这串油炸的麻花送到你婶婶那里去,让她们家也尝尝。”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是我成长的岁月,到张家,去李家,使我切实体会到人世间的温暖。
旅居惠州很多年,常常思念故乡,也为自己小时候不喜欢家乡的天地狭小而感到羞愧,如今却渴望见到家乡的田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铁牛代替了耕牛,昔日的放牛娃已平添白发。虽说日久他乡即故乡,却也无法将那些记忆忘怀……
新闻推荐
城市公园既是美丽风景线,也是市民休闲好去处。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张艺明摄(资料图片)两会新词热望惠州新动向“三足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