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洋公司柜台前,问津者寥寥无几。 本报采集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一个全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也在萌芽欲发。
新兴产业开始摆脱了传统经营模式,把产品的工业生产和部分研发工作分包出去,逐渐组建起全球供应链。著名品牌的产品供应企业,放弃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把公司主要资源集中到产品的营销、研发和销售业务上,集中到客户资源或市场资源的经营上,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功。以美国的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采用自己生产组装计算机的方式运营,在激烈竞争中被边缘化,公司业务每况愈下,濒临破产。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苹果公司把原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请回来,开始对公司的经营体系进行彻底改革。苹果公司加强软件开发、新产品研发和系统集成;利用亚洲和欧洲地区的电子元件,把产品总装外包到中国厂家;同时又建立互联网上的音乐下载零售商店和属于自身的产品零售店,着力经营消费者资源。苹果公司因此获取了巨大利润,股票市值一度跃居全球首位。其他计算机公司,诸如戴尔公司、惠普公司等,也采用同样模式,把产品外包到中国生产和装配。而那些固守传统生产方式的行业和企业,例如诺基亚手机公司和摩托罗拉手机公司,以及日本的一些电器公司,则每况愈下。因为这些企业,虽然拥有高效率的生产线和巨大的产能,但受制于自身销售能力,又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不得不退败给那些专做营销和销售的企业。
传统生产方式和产品经营的起点,是从人员招聘和原辅材料的采购开始,经大规模生产后,再通过广告宣传和营销推广,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把产成品销售出去。这一模式已经落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经营模式则是从满足客户或消费者需求开始,围绕着订单组织生产,再将产成品订单分解开,按全球供应链一层一层地传到生产供应链的上游。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工厂场地和设施尽可能多功能化,能够同时生产不同产品,并且要求库存量减小,产出速度加快,物流供应更为及时。
在信息技术普及、自然资源匮乏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征的社会中,将形成经济上的生态主义,其中市场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在生态社会中,产品和服务的供应者将日益多样化和分散化。而这些众多分散的供应者,将通过特定市场地(marketplace),集中将产品提供给分散的且又众多的消费者。因而“市场地”占有者将会迅速聚集财富,成为社会主导的经济力量。诸如阿里巴巴、亚马逊、腾讯、沃尔玛商场、国家电力(网)公司、谷歌、百度、商业银行、移动电话公司、石油公司、家乐福、Google等直接拥有大量消费者和客户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生态资源特别是市场资源的有限性质,将会导致人类社会形成一个漫长而稳定的新时代,亦称“生态文明社会”。
(摘自《生态社会》,作者金建方,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万象7月27日电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7月26日在老挝首都万象落下帷幕。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各国外长发表的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