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辉(左)在为群众讲解征拆政策。
▲李宇新向群众讲解项目建设情况。
江北街道动迁工作人员深夜在群众家门口做动迁工作。
今年惠城区实施和推动的征拆项目有171宗。该区贯彻“抓征拆就是抓建设”理念,在4月订立“征地拆迁攻坚年”目标:年内完成100宗征拆项目。目前,该区已完成了76宗项目,任务完成进度远超时间进度。
这其中,离不开群众对城市建设的肯定和支持,也离不开基层动迁工作人员“5+2”、“白加黑”的奋力推动。从一开始的“闭门羹”,到请进屋里喝杯茶,再到留下来吃顿饭……被征拆群众对动迁基层干部的态
度转变,是“以情促迁”的画面写照,也让科学拆迁、和谐拆迁、平安拆迁成为常态。
故事1
村干部提着家乡粽外地寻访被征收户
一摞粽子就是一份乡情。
今年端午节,江北街道望江村党支部书记陈绍辉放弃假日休息,只身拿着特别“加料”的下角肉粽来到广州,就为了寻找隆生大桥最大的一户被征收户黄凤娟。
黄凤娟常年在广州经商。当她得知家里1000平方米的房屋要被征收的时候,对征收补偿有些意见,加之工作忙得抽不开身,因而将征收事宜搁置,一直未主动现身洽谈有关事宜。这让动迁工作人员很焦急。
陈绍辉认为“见面三分亲”,动迁工作一定要和当事人面对面洽谈。他从黄凤娟亲友中打听到她的住址,就起身去了广州。“和她见见面,跟她好好聊聊征拆政策。”
陈绍辉的现身让黄凤娟很意外。尝着带有浓浓乡情的粽子,听着陈绍辉用家乡口音一遍又一遍地跟她讲解征拆政策,黄凤娟内心放下了一开始的误解和防备,开始认真研究征拆政策。最终,黄凤娟回到家乡惠州,并签署了征拆有关协议。
从1990开始,江北街道望江村就被列入市中心的规划。近年来,村里开始大量征地,项目轮番上马,这个城中村历经大拆大建。与黄凤娟的见面,不是陈绍辉第一次走出惠州做动迁工作,广州、深圳、香港、珠海、汕头等城市,这些年都被陈绍辉跑了个遍。
“这些跑动是必须的,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望江人,做所有工作始终都是有一份乡情在。很多基层干部"谈拆色变",其实动迁工作只要站在乡亲们的角度多考虑,就可化难为易。”站在望江沥改造工程、隆生大桥及其连接路建设工程的图纸前,陈绍辉很期待未来三年的望江 “大变样”:“拆迁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望江,望江村城中村面貌的改造可以说拉开了序幕。”
故事2
动迁人员冒雨帮助群众搬迁
3月31日,莞惠城轨小金口站开出了首列列车,惠州从此驶入城际铁路时代。地下呼啸而过的城际铁路,带来全新的交通体验和商圈发展。
时间回到2014年12月30日,为了让城际铁路建设提速,小金口街道金鸡村老狮头村民小组最后的20户家庭正在进行集体搬迁。当日下起了凉凉的冬雨,为了方便群众搬迁,小金口街道办叫来了20辆搬运货车,请来了50名搬运工人,街道30名工作人员也加入帮助群众搬家的队伍中。帮群众叠衣服,帮群众打包,帮群众打伞……忙里忙外、淋着雨帮群众搬迁的动迁工作人员获得了群众认可,群众把一杯杯热茶递到他们手中。
“只要群众认可我们的工作,淋点雨、出点汗、瘦两斤……再辛苦也是小事一桩。”群众只有在晚上、周末、节假日才有时间坐下来了解征拆政策,小金口街道征地中心副主任李宇新“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有多少份协议是凌晨签下的他也数不清了。
正是这种肯为群众办事跑腿的精神感染着群众。在莞惠城际铁路拆迁中,小金口柏岗村老虎岭村民小组部分村民担心吃亏不肯签约。有感于动迁工作人员的苦干精神,老虎岭村民小组村民戴长兴带头签约,主动腾空自家两栋三层楼房交于拆迁,助力莞惠城际铁路建设。不仅如此,他还发动亲戚和村民积极配合房屋征收工作,给大家讲政策,为征地纠纷出点子、想法子。
在短短一个月内,实现村民小组一百多栋房屋签约工作顺利完成。最终,老虎岭村民小组是该项目征拆中最快交地建设的村组。
故事3
补偿款未到位,群众仍主动签约搬迁
在资金没到位甚至征拆协议都未签的情况下,项目就能够进场开工建设。
这样的拆迁“奇迹”发生在望江沥(汝湖段)中。
去年底,惠州澳宝物业投资有限公司有66亩租用地在该项目征收范围内,主要用于种植苗圃、生产用房等。汝湖镇项目征拆工作组在项目启动初期就与该企业负责人商讨补偿事宜。
该企业负责人对于市政项目建设相当支持。“望江沥的修建将从东江引水,这有效解决了我们新光村所在地块常年在汛期会积水的问题。”惠州澳宝物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张辉说,公司投资的惠州市农业观光乐园在上个月已经开工建设了,项目将是成都“五朵金花”和番禺百万葵园的升级版,“望江沥水环境整治将对观光乐园的建设很有助益。”
在通盘考虑下,澳宝公司在补偿款没到位、甚至征拆协议都未签的情况下,主动配合望江沥整治项目施工方,根据施工进度清场交地,目前望江沥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1标段已完工。
无独有偶,金石二路建设项目也是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85户房屋拆迁工作率先完成。
去年1月,金石二路项目征拆补偿方案公布以来,欧献平是首批签约的户主之一。他不仅带头签约,在村内不担任任何职务的他还带动7位堂兄弟积极签订房屋补偿协议。
“加上我家的530平方米,我们整个家族总共被征拆3000多平方米。说实在的,我是觉得这个房屋补偿标准"抵得过"。”欧献平认为,包括房屋拆补、搬迁奖励、租房补助在内的补偿款虽然当时还是“画在墙上的饼”,但这些补偿标准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他们也对政府有信心。
“农村人都认为,建桥修路是积功累德的好事。建好金石二路,村里就连通了惠博大道、金龙大道等,我们去小金口就方便多了,路通财才通。”欧献平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组文/图 本报记者谢菁菁 郑国瑞 通讯员陈美君 苏生 宋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邱若蓉实习生张卉)昨日下午,2016年惠州市侨界青年联合会“圆梦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市实验中学举行,400名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