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8月31日在上海考察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时强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害,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进攻、重拳出击,坚持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事实上,我国对电信诈骗一直是铁腕打击。比如,上海市成立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平台,有关警种、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等机构联合入驻,对犯罪行为开展主动拦截和精确打击。可为何在长期高压打击下,电信诈骗却一直死而不僵呢?这里面当然有受害者防范意识差、“阅历不深”等主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恐怕还是个人信息泄露愈演愈烈,电信实名制长期空转等客观因素。
据此前报道,温州市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接到报案的3000多起电话诈骗中,170号段占三分之一以上;今年以来,深圳市共发生涉及170号段的诈骗案件800余宗,市民被骗超过1100万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170号段一直是电信诈骗“重灾区”,可说好的电信实名制,却长期在这个号段空转。骗子买“黑卡”比打电话还方便,现实中的诈骗电话会少么?
如果说实名制悬空让电信诈骗有机可乘,那么个人信息泄露则是对诈骗犯的“神助攻”。徐玉玉为何轻易地就给骗子汇款?并不是骗子的演技有多高、作案手法多先进,而是其办理助学金的信息泄漏,让骗子可以轻松掌控到她的内心。试想,假若徐玉玉接到的是“中国好歌曲的中奖电话”,她会那么轻易上当么?可见,个人信息泄露已助电信诈骗,从传统的广撒网走向“精准诈骗”。
为何电信实名制长期难以落实?无非是电信运营商长期不作为。个人信息泄露何以愈演愈烈?背后则是相关责任方的利益勾兑、视而不见。而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部门只是用分散的制度,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却缺乏统一的管理法规和相应的处罚。以信息泄露为例,由于权责不清,第三方注册平台即使是丢失个人信息,也不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谁会卖力升级自己的安全系统呢?
由此可见,要根治电信诈骗,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组织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多部门跨界联动、合力作战,并对电信诈骗犯予以严惩。但更重要的是,用网络安全法驱散电信诈骗阴霾。相关部门须立即着手制定《网络安全法》,通过法律厘清个人、电信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安全责任,以及违反安全责任的处罚力度。用法律倒逼相关各方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此驱散电信诈骗的阴霾,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指数。(稿件来自南方网 作者薛家明)
新闻推荐
妈妈手撕女婿并告上法庭,一扭头又其乐融融拍全家福。近日,张靓颖的家庭大戏让网友大跌眼镜。有专家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