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朋友圈,广义指的是一个人交朋友的范围人脉等;狭义嘛,就是指近年来兴起的微信的一种应用。一个由熟人、半生不熟的人组成的人际圈。在朋友圈里,有家人,有同学,有同事,当然,还有朋友。
我就搞不明白了,明明有这么多种关系,为什么偏偏叫“朋友圈”,不叫“关系圈”,没道理啊。如果觉得“关系”一词庸俗,那如此多珍贵的血肉之情同窗之谊共事之缘,当然,还有那么多可贵的莫逆之交君子之交,为什么不叫 “贵圈”?哦,对了,“贵圈”已因为一篇著名的文章(也许是一本书名),成为娱乐圈的代名词了。罢罢罢,朋友圈就朋友圈吧,春多暖,花多艳,别纠结了。
前面说了,春多暖花多艳,但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随着时间的流转,朋友圈里的人也会流失的。流失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情形:TA变了,我变了,我和TA都变了。这个“变”,就是不一致,就是——— 你怎么这样啊,就是———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会屏蔽一些朋友,一来确实是兴趣爱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二来吧,确实是时间不够而朋友太多。所以,我会选择一些朋友,不看对方的朋友圈。我不看对方的朋友圈,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几乎都是不爱发原创内容的,他们只是转发别人的。对于崇尚原创的我来说,我接受不了,于是,不看对方的朋友圈;还有一种朋友,我不给对方看我的朋友圈,这类人,基本上是我的同事——— 不错,我想在工作团队中保留一点神秘。现如今,在哪里供职,什么祖宗三代的信息都白纸黑字地供认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还不允许自己有丁点儿小叽歪?我希望自己能纯粹一点,但不至于希望被透视。还有一类人,这一类人,基本上是由于有交易或业务往来的一面之交。比如,楼下小店的张三,水果摊的李四,工作需要偶尔出于传送资料的王五。我虽然给自己的朋友们进行了分类,区别对待,厚此薄彼。但是,饶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拉黑过谁。
不是我没有底线,不讲原则,实在是怕自己误会了别人,失去补救的机会。也许,这是自己不够纯粹的表现之一?
经常看到纯粹的两个人,在朋友圈互掐,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一言不合就拉黑。这样做的人,基本上是我的文友。每年六月初啊,十二月底啊,就像半年总结或年终总结似的,总有几对“壁人”分道扬镳。
就在去年十二月底,历史又重演。说人话,也就是又有朋友割袍断义相互拉黑了。一个朋友看到这种现象,实在忍不住,偷笑着发表评论说——— 如果我朋友圈有时删人,绝对不是被删的人观点与我不同,或者发生了争吵。只是要求加的人中间,非日常生活中有交往的人过多了。所以昨天看见朋友圈不少人互掐和拉黑,觉得挺搞笑的。如果连微信圈都做不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彼此泰国红衫军黄衫军似的,可见人文进步多么缓慢。
我在下面评论道:也挺可爱的。
因为,有时,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有朋友明明信誓旦旦地声明与谁谁绝交,奇就奇在,没多久,便又见互相点赞、惺惺相惜了——— 也不知TA拉黑对方后,又如何与对方重归于好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平壤7月4日电朝鲜4日宣布当天成功试射“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据朝鲜中央电视台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3日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