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国际新闻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名片”闪耀中东 赴黎巴嫩参加维和任务的驻粤官兵勇敢顽强多才多艺,彰显中国新时代军人形象

来源:惠州日报 2017-08-07 01:11   http://www.kcqsx.com/


彭春(右二)在拟定施工方案。

彭春(右二)在拟定施工方案。

刘丞在“蓝线”指挥作业时攀爬悬崖。

刘丞在“蓝线”指挥作业时攀爬悬崖。

潘小升正在维修装备。

潘小升正在维修装备。

刘先操(中)和战友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刘先操(中)和战友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刘东鹏、杨冰、蒙艺玮、刘昆、王涛正在进行电脑编程。

刘东鹏、杨冰、蒙艺玮、刘昆、王涛正在进行电脑编程。

守卫世界和平,对于你我来说,或许只是一句浪漫英雄主义式的玩笑话,但对于赴黎巴嫩维和的驻惠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官兵而言,却是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是誓死履行的职责,是坚守必尽的义务,是不容更改的诺言!

今年5月,以驻惠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为主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六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建筑工兵分队(以下简称“维和分队”)挥师出发,赴黎巴嫩南部紧邻以色列地区,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用联合国当地雇员格罗利亚的话来说,中国维和官兵在动荡的黎巴嫩南境,打造了一张张“中国名片”。国际友人通过这些“名片”,看到一个崛起大国的担当与义务,看到一个文明古国的新生与魅力。

200名维和官兵,200张“中国名片”。他们勇敢担当,勇趟雷区笑对危险;他们坚韧顽强,强忍病痛完成任务;他们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他们多才多艺,掌握多种技能;他们颇具国际视野,对现代化战争理论见解独到……

他们在动荡的中东,展现着当代中国军人的英姿与豪迈,彰显着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展示着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关键词 勇敢担当

分队长彭春

靠前指挥冲在一线

这里是黎巴嫩最南端的黎以边境——— 一个被联合国和当地政府称为“蓝线”的地区。这里密布着数以十万计的地雷。

维和分队分队长彭春带领官兵,就穿行在这“死亡地带”。他们来到“蓝线”的一处悬崖边,准备下到崖底开展施工。崖底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地方相对安全,周围就是边界模糊不清的雷区。更可怕的是,有些地雷经年日晒,性能早已不稳定,即便没有踩到,也可能随时爆炸。

“彭队长,您不能下去,您是指挥官,下面太危险。”看到彭春卷起袖管,官兵们纷纷过来劝道。

“就因为我是指挥官,才更要下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不靠前指挥,不跟大家共同面对危险和困难,怎么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没有担当,怎么能完成维和任务?”彭春大手一挥拒绝了。他套上绳索,跟官兵们一起下到崖底,指挥现场施工作业。

“最苦最累的施工,他从来都是坚持一线指挥;最危险的任务,他一直都是冲在最前面。”维和分队战士崔军伟表示,“第一次来"蓝线"作业的时候,我们心里多少有点害怕。但看到彭队长二话没说就下到崖底,我们也就克服了恐惧。”

在“蓝线”作业,除了危险,维和官兵们还要面临恶劣环境的考验。酷暑正午,黎巴嫩南境的地面温度接近50摄氏度。低矮的灌木丛中长满了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荆棘,一不小心碰到,毒刺就会穿过迷彩服深深扎进肉里。

有一次,在“蓝线”指挥作业的彭春不小心碰到了荆棘丛,十多根毒刺瞬间扎到他的小腿上。这时,作业正处于关键阶段,全副武装的彭春不方便现场拔刺,只能强忍着。几个小时后,任务结束返回营地。彭春这才有空脱下装备,卷起裤管,把刺一根根拔出来。此时,被扎的部位已经红肿了。他简单擦了一下药膏,就又赶往另外一个任务点了。

几天艰苦作业下来,负责与维和分队接洽“蓝线”事宜的黎巴嫩政府军军官穆罕默德·里达主动握住彭春的手以表敬意:“你们中国指挥官,好样的!中国军人,好样的!感谢你们为我们国家边境和平付出的这一切。”

关键词 坚韧顽强

副分队长刘丞

强忍病痛指挥施工

刚到黎巴嫩没多久,维和分队副分队长刘丞突发肾结石,右半身痛到麻木。他强忍着病痛,每天坚持带领官兵到作业点开展施工作业。短短一周时间,在病痛的折磨下,刘丞瘦了十多斤。可是,他负责的施工任务,却没有落下半分。

“使命于军人,重于生命,高于一切。身在海外维和,更要让国际社会看到我们中国军人的这种姿态。”刘丞表示。

1986年出生的刘丞,是维和分队四位指挥官中最年轻的一位。白白净净的他,看着斯斯文文,可骨子里却有着令人钦佩的坚韧意志。肾结石发作时,刘丞正在他国维和部队营地指挥施工。突如其来的剧痛,让他直不起腰来。

几个小时的施工,刘丞冷汗不止。返回营地,他身上的军服早已湿透。

“你的肾结石挺严重,住院休息一段时间吧!”在对刘丞进行全面检查后,军医郑重地告诉他。

住院?刘丞摇了摇头:“还有没有别的治疗方案?”

军医叹了口气:“有是有,但是会很辛苦!”他开了一个方子:每天挂4瓶药水,最少喝5升以上的水,跳3000次以上。看到方子,刘丞不愁反笑:“行啊,有解决办法就行!”

那天之后,刘丞就开启了“治疗模式”。每次出去执行任务,他都随身带着一大桶饮用水,没事就猛喝水,直到把肚子喝得胀鼓鼓的。执行任务回来,随便吃两口饭,就跑去找军医 “吊瓶子”,一直吊到深夜。早上6时就起床,背着手在操场上蛙跳,直跳到汗流浃背、大腿酸麻为止。凭借这股子狠劲,刘丞的肾结石果然日渐康复。

“我甚至能感觉到结石每天顺着输尿管往下走。突然有一天,上厕所的时候排出来了。我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全身心地投入维和任务了。”回忆起“治病往事”,刘丞乐观一笑。

关键词 勤学苦练

二级军士长潘小升

24年老兵成“技术大拿”

维和分队营地,一位负责施工的战士把一辆挖掘机开了回来。“潘师傅,机械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喊道。

“别急,半个小时给你弄好!”在另外一辆工程车底下,潘小升的脑袋钻了出来,满是油污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初到黎巴嫩,还没倒过时差,潘小升就把营地里所有施工机械和车辆的性能摸得一清二楚。今年45岁的他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是大家眼里的“技术大拿”。入伍24年,他成了维和分队里最“资深”的战士。

1993年入伍后,勤学苦练的潘小升,很快成为机械维修的一把好手。再复杂的机器,只要他上手,三下五除二就摸得门清;再麻烦的故障,只要他上手,就没有搞不定的。凭借一手修理技艺,成为了工程机械修理高级技师和汽车维修技师的“双料技师”。

来到黎巴嫩,潘小升的职责依然是对工程机械和车辆进行维护。从早上8时到晚上6时,潘小升除了吃午饭,其他时间几乎全耗费在各类车辆机械的维护之中。

酷暑的黎巴嫩南境,一天的日照时间超过15个小时。经过暴晒的钢铁机械,表面温度能煎鸡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潘小升每天一干就是10个小时。有时候,甚至还要冒着高温钻进机械内部进行维修,稍有不慎就会烫伤。一天下来,潘小升往往带着一身油污和烫伤走下“火线”。

再忙再累,工作之余,潘小升还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英语也是他目前的最大短板。或参加学习小组,或利用手机里的学习软件,甚至硬起头皮去找营地的联合国当地雇员鲍勃练口语。短短两个月,潘小升就能用英语简单对话了。就连鲍勃都惊叹道:“天啊,你们中国军人,真的很爱学习!”

关键词 国际视野

直招士官刘先操

军事水平折服他国军人

第一次参加维和任务,第五次代表国家和军队走出国门,2013年直招入伍的刘先操,积极将大学所学知识融入到军营训练工作中,很快便脱颖而出,先后代表中国军人赴泰国参加“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和东盟“10+8”防长会人道主义援助救灾和军事医学联合演练。此次参加维和任务,在与他国维和军人合作开展任务时,刘先操扎实的理论功底深深折服了他们。

维和过程中,军事素质过硬的刘先操当仁不让担起了最危险的任务——— 赴黎以边境的“蓝线”地区开展作业。“蓝线”地区密布数以十万计的地雷,每次作业都要警惕再警惕,谨慎再谨慎,对人的精神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目前,维和分队在“蓝线”的任务点位于陡峭悬崖。按照联黎司令部的要求,他们要在这里修建一条垂直到底的扶梯。如果是在别的地方,这样的工程并不难,可是在“蓝线”,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电动设备无法使用,只能用人力一点一点完成。

关键时候,刘先操数次参加国际联合军演的经验派上了大用场。他的吊坠定点法、油面反光标定法、三刀砌砖法、模板穿丝固定法等经历了实战演练考验的工程技术,在“蓝线”作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与加纳等国的维和部队开展交流活动时,刘先操也经常跟各国军人探讨现代化战争和高科技作战的理论。他深刻的见识和独到的见解,让不少国际战友表示钦佩。

关键词 多才多艺

大学生士兵

“五朵向日葵”精通英语电脑

在维和分队,有王涛、蒙艺玮、刘昆、杨冰、刘东鹏等五位从地方大学招录进来的大学生士兵,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五朵向日葵”。他们多才多艺、各有所长,为维和分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就读于同济大学的博士生王涛,是这批维和官兵中学历最高的战士。在同济大学就读本科期间,他因成绩优异被学校保送直读博士,让同学艳羡不已。2015年,开始读博生涯的王涛,依然还是“学霸”。

可是,学业上的一帆风顺并没能弥补王涛心中的遗憾,一直怀揣“军旅梦”的他,渴望能在沙场上报效祖国,一展男儿血性。读了博士,这种梦想反而越加强烈。与导师、父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如愿以偿,暂停学业,应征入伍。

参加维和行动之后,王涛的专业和英语特长得到了极大限度发挥。当看到很多战友面临语言不通的障碍时,他征得领导同意,主动请缨担任英语教员,并利用晚上时间开办英语学习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时间,维和官兵们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同样就读于同济大学的蒙艺玮,虽然学历不如师兄王涛高,却是维和分队里不可或缺的电脑高手。电脑编程,不在话下;数字建模,手到擒来。他的这些特长,为维和分队营区建设、执行施工作业等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外执行施工任务时,有些任务区位于丘陵地带,且临近危险的雷区,施工难度非常大。蒙艺玮通过实地数据和数字建模,对施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优化改进措施。

看了维和分队的施工方案,前来交流的加纳维和军人竖起了大拇指。加纳准尉奥克·门萨说:“中国维和军人精通各种现代化技能,堪称当代军人的榜样。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些原因!”

本版文/图 本报特派黎巴嫩记者潘高耸 李松权 通讯员周 宇 周洪宇

新闻推荐

宋代茶文化达到历史高峰 《假装生活在宋朝》另类视角解读宋朝人生活百态

提到宋朝,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宋词、活字印刷术、交子等一大堆闪亮的宋文化符号。宋朝的文明,与当时稳定的社会局面和士民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名片”闪耀中东 赴黎巴嫩参加维和任务的驻粤官兵勇敢顽强多才多艺,彰显中国新时代军人形象)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