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愿者与藏羚羊羔亲吻。
踩着开学的节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群大学生们交出了一份特殊的 “暑假作业”———他们将整个假期给了高原,远赴可可西里深处的无人区,与保护站工作人员同吃住、开展藏羚羊保护工作,并拍摄了一部精美的纪录片 《可可西里·守望者》。这部宣传公益环保的短片在网上一经推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关注。
这部在可可西里拍摄的纪录片火了
碧绿的湖水、笔直的青藏公路、大片的戈壁草原,满脸都是高原红的工作人员,抢奶瓶的小藏羚羊……点开 《可可西里·守望者》,可可西里的一幕幕画面会让电脑前的你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很多,最有名的当属藏羚羊,它们是“可可西里的骄傲”。
这正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来到无人区拍摄宣传片的初衷。这支名为“爱在可可西里”的学生团队,不仅以南航学生为主力,还吸引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加入。7月份,团队队员分别抵达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不冻泉保护站等地开展活动。短短8天,团队不仅在保护站展厅内累计为3000多名游客介绍了可可西里,还通过拾捡垃圾来维护保护站周边5公里内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交出了这样一条长达16分钟的纪录片,拍摄下了可可西里最动人的画面,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
视频上传到网络播放平台后,关注公益环保的网友纷纷关注并观看和转发。网友“倒扎虎”表示,自己一直很向往去可可西里从事环保工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前去,这群大学生的纪录片无疑让自己弥补了这一遗憾。看到可可西里的生态日益好转,真的好欣慰。”“刘小圆儿”说,“小藏羚羊真的好萌。无人区的太阳一定很烈吧,能够一个暑假都待在可可西里,真的不容易。”
关注环保,亲密接触藏羚羊
对于这群大学生来说,一整个暑假的拍摄在辛苦之余也有额外的收获。“以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藏羚羊的画面,这次来到可可西里,我们见到了真的藏羚羊。”团队的一位成员告诉笔者。进站第六天,队员们有幸见到巡山的工作人员带回的4只小藏羚羊,“早上起来喂藏羚羊,刚打开围栏,小羊就一窝蜂地拥了出来,又蹦又跳抢着奶瓶。”一名队员喂奶时笑着说,“有的爱乱跑,得手托下巴喂奶。其中一只吃完自己的还会抢奶,
很淘气。”看着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想起他们曾遭受的杀戮,队员们更加坚定了用行动支持可可西里保护区的决心。
“我们想用这个视频向大家展示可可西里的美,以及保护站工作人员工作状况,希望能号召社会各界给予他们支持,呼吁大家保护藏羚羊,保护可可西里。”该团队负责人高犇如是说。
他们感慨,可可西里精神令人敬佩
笔者了解到,为了保证队员都能适应高原生活,团队从5月开始就对队员实施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但当他们抵达保护站时,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上午我们推着手推车去河滩捡垃圾,每次低头和弯腰都会加重头疼,非常难受。来回几次感觉像是跑了5千米。”一名队员说。
慢慢克服缺氧的高原反应后,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在高原,饮用水短缺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队员们所在的索站没有饮用水,需要驱车60公里从另一个保护站取用。进站第二天,4名队员前去拉水。“我们乘坐的皮卡需要加油,需要先把油罐口撬开,再利用高低压差从罐里抽出汽油。说来轻松,实则痛苦。”队员说,“先后尝试了5种工具才找到合适的撬杆,而汽油则需用嘴吸出来。”
切身感受到了高原环境的恶劣,队员们对坚守保护站多年的工作人员感到由衷敬佩。“高海拔,有限的水资源,说来就来的狂风,他们还能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片土地,这就是可可西里精神吧。”队员孟光荣感慨道。(杨甜子)
新闻推荐
我国建成2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校园足球竞赛制度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足球是青少年非常喜欢的一项运动,更是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记者从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