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17日下午,2018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得主雷平阳与年度新锐文学得主石一枫走进华南师范大学,围绕科技、变化、乡愁等,探讨“文学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
如何看科技影响
现场有学生感到困惑,在现代社会,科技带来生活的日新月异,与以前的写作环境不一样了。雷平阳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这种变化在任何时间、空间、人的心灵,都是正常的,“时代的记忆也在变,反映这种变化是一个作家、诗人非常简单的工作。”石一枫则认为,社会变化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特点,要学会适应。
那么,写作应该怎么和时代适应?“我愿意用诗歌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但是,生活中的‘现实\’与诗歌中的‘现实\’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基本常识,需要用另外的、属于诗歌的方式去记录现实。”雷平阳说。他的说法得到石一枫认同,石一枫说,写作的人一定不能脱离时代与现实生活。
还有学生提出,科技带来时代变化的同时,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文学创作要怎么才能让人们回归自我?“科技与文学不是对立的,不光我们的时代,过去也是。安娜·卡列尼娜为什么卧轨自杀,而不是服毒?这跟当时工业发展的背景吻合。”有人说,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切都是算法,未来作家会不会失业?石一枫表示,如果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算出让大家满意的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时代进步。
“乡愁”有何变化
科技带领人们向前看的同时,也勾起大家回头望关注“乡愁”。文学谈“乡愁”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长、生活在北京的石一枫突然“羡慕”起外地人,“我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城市,别人都往这里跑,我也没有离开过,在空间上,我没有特殊的乡愁。我很羡慕别人,别人如果不喜欢北京,就可以回到老家去,如果我不喜欢北京,就没地方去了。”
雷平阳来自云南,“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很多山川,用流行的说法,那里就是‘诗和远方\’。”他特别提及,他的乡愁中有金沙江、澜沧江波涛汹涌的声音,这种声音根植在很多云南人心中。曾有居住在山东的云南人告诉他,山东非常好,但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她从小住在金沙江旁,要听着大江的声音才能睡觉,这就是乡愁。”不过,他说:“乡愁也一直在变,我们要重新构建一个故乡,才能继续写乡愁。”
对进行文学创作的同学们,雷平阳希望大家认真研究,“尤其是你喜欢的作家,会教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激发自己的潜能。”石一枫则建议大家保持阅读习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新闻推荐
□何荣芳“好久没有联系了,挺想你的。这是我新换的号码。”晚饭后平子突然收到了一条短信。“你是谁?”平子在树底下站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