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图二 黎展华(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
黄胄(1925~1997),字映斋。著名中国画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925年3月生于河北蠡县,后迁居西安。曾用名梁叶子、苗迪,“黄胄”是他在初中时给自己起的笔名。
黄胄是新中国绘画史上重要开拓者,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笔墨相结合,以全新的精神、意境、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弥补了严格绘画写实带来的弊端。
1943年,黄胄拜西北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学习中国画。1957年黄胄创作的国画《洪荒风雪图》,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32岁的他成为享誉中外的知名画家。他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速写,创作出许多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优秀作品,如《打马球》、《出诊图》、《人畜两旺》等。他还为堂兄梁斌的小说《红旗谱》创作了一套插图。1977年黄胄因病瘫痪, 仍然激情饱满地坚持创作,在病榻上画了一幅20米长的《百驴图》。上世纪80年代,他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他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师。
图一图二均为署名黄胄的作品,两幅画的内容几乎一样,只是色彩的饱和度、亮度、光度略有不同。此外,图一是“穷款”,图二多了一个“上款”。乍一看,两幅图画的都是典型的新疆人物风情画,表现了典型的新疆民族特色,人物美、色彩美、笔墨美、造型美,应该说,两幅画的写实手段和造型功夫都十分传神达意,都是情韵交织的好作品,孰真孰假真不好说。但当我们深入细致的研究,真伪的端倪还是慢慢清晰了起来。
首先,图一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充满了地域性的风情,敢于用墨,敢于用色,线条也充满了遒劲,说明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充满了激情的状态,才能让笔墨色彩淋漓尽致。而图二的用彩、用墨、用线,太温柔了,太委婉了,缺乏表现力度,尤其是维吾尔族少女的脸色,缺乏自然、红扑扑、如红苹果一样的健康本色,显得苍白。
在立体空间的处理上,图一摞成一堆的新疆帽,十分具有立体感,而图二的帽子画的像多层饭盒一样,过于平面,过于灰暗。
严格的说,要表现好沙漠中绿洲上能歌善舞的新疆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除了表现他们豪爽奔放的情感,还要表现新疆独特环境之美。图一更多的反映了黄胄长期深入生活,写生作画,与少数民族的情感交融,所以他笔下表现的一切都很准确、传神、可亲和自然。而图二,除了能抓住一些造型的准确之外,缺乏对新疆地域文化的认识。
综上所述:图一真,图二假。
新闻推荐
曾尚忠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行动推进会上要求 突出整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
本报讯(记者杨敏)昨日,全市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副市长曾尚忠在会上要求突出整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