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
给孩子服用过多维生素导致孩子中毒、老年人乱服保健品、自行配制草药治病被送医抢救……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儿童成为乱服保健品伤身的高危人群,很多人由于迷恋各种保健品不能自拔,成为名副其实的“保健品控”。
专家建议,在整治市场乱象的同时,政府应联合医疗机构、权威专家、媒体加大科普力度,提升“保健品控”们的健康素养,引导他们科学服用保健品。
乱服保健品中毒,儿童和老年人成高危人群
前不久,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一位女童因服用了超量的维生素AD而接受洗胃治疗。她的母亲悔恨地说:“我跟孩子说维生素多吃一些无所谓,她每天像吃糖一样吃,最多的一次吃了30多粒。”
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主任罗海燕接诊过多例因乱服维生素危害身体的儿童,“我们通过洗胃和导泄才将孩子体内的维生素清出体外,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多一点维生素有益身体,殊不知过度服用维生素AD会导致血钙升高,出现脑血肿、头痛等症状。”
一些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导致孩子中毒的事频发。
相比于儿童而言,老年人乱服保健品的现象更为严峻。很多老年人有病不就医,而是“自医”。“近年来,因乱服保健品导致铅中毒的患者激增,很多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声称能根治糖尿病的神奇胶囊,导致铅中毒出现呕吐、腹痛症状,被紧急送医接受驱铅、护肝治疗后才好转。”专家提醒老年人,所有声称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的保健品都是睁眼说瞎话。
“保健品控”们各有各的“控”
湖南省老年医学与健康科学传播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刘幼硕教授说,近年来,沉迷于各类奇葩养生方式和购买保健品的人群不断扩大,“保健品控”们常有以下类型:
——渴望关注、渴求温暖型。很多老年人保健意识越来越强,身边没有孩子,常常陷入孤独、寂寞的情绪,那些“训练有素”的保健品销售员见有机可乘,便趁机拉老年人参加讲座、活动,让老人们倍感关怀,甘愿为其营销的保健品买单。
——自我补偿型。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苦半辈子了,晚年该享清福,而他们安享晚年的方式就是购买保健品。
——四处寻求偏方型。一些病人在服药的同时喜欢服用保健品,以为这样是在养生,殊不知这不仅加重了肝肾负担,还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很多人是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而不停地购买保健品,认为这就是爱自己的表现,与其说是身体需要,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宣教和心理辅导,解除心瘾。”湖南省脑科医院大精神科主任周旭辉告诉记者。
规范市场提升素养应双管齐下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促进“保健”市场健康发展。专家建议,在整顿“保健”市场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应联合医疗机构、权威专家、媒体加大科普力度;年轻人要注重老人的“精神赡养”,平时多陪伴老人,主动帮助老人寻找科学的保健方法,并定期带老人去正规医院体检,在正规渠道购买值得信赖的保健产品,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据新华社长沙2月20日电)
新闻推荐
近日,一段“家长怒进游戏群控诉”的视频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视频中,这位家长发现孩子在玩游戏,愤怒地进入游戏聊天群,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