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4年前,江苏一位叫海林的姑娘家中突遇变故,为了救急,她通过社交网络找到300位朋友,向每个人借1000元,共计30万元,并决定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按顺序每个月还5个人,5年还清。300位朋友对这位姑娘很是信任,她也信守承诺,提前两年就将这笔雪中送炭的借款还清。还钱的过程也是颇多状况,有的债主已经离世,有人主动要她还钱,也有很多人甚至已经忘了自己曾借出过这一笔钱。
无论如何,欠债还钱是理所应当的事。不少网友看完报道就跟帖说,这件事透露出的信任、感恩和守诺,让人感到温暖。尤其今日网络诈骗横行,而网上不少众筹平台都爆出过筹款人隐瞒家里有车有房、却伸手向网友募捐的事例,令人在想做好事之余,对网络筹款多了几分疑虑与戒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林姑娘短时间内找到300位借款人难得,信守承诺三年还清更难得,可谓善始又善终,说这是一条“信用无价”的暖新闻,并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社会里个人借钱的途径很多。我手机每天都接到各种揽贷电话,不胜其烦。想借钱,通常要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个人贷款要么民间借贷,不过银行要评估个人金融信用,还有各种繁琐程序,像海林这样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又遇到急事,想马上借钱不容易。而民间借款则灰色地带多、风险高。海林姑娘没有走这两条寻常借款途径,可以说“棋高一着”,也可以说“艺高人胆大”———我的意思是:要借钱,首先你要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还要考虑能不能跟上还款节奏;其次,跟陌生人借款,如何说服,得到信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姑娘年纪不大,当年却能短时间内说服300位陌生人,除了叹服她能力过人,也要感慨网络时代人际关系新的连结方式,让民间互助有了更多可能性。
当然,新闻里也交代了,海林姑娘寻找“陌生人”,并不是无的放矢。首先她自己就做公益,比较靠谱,其次她找了一批了解她、信任她,本身也靠谱的朋友为她背书,帮她传播。也就是说,与网上众筹完全依靠筹款人自我描述、出具各种证明不同,海林更多地利用了传统上“人传人”的传播方式(以网络为载体)。毋宁说,网络不仅传递了信息,也传递了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爱心无远弗届。同时,熟人之间的背书也是一种道德压力机制,让借款人不敢在社会关系里轻易透支自己的信用。总而言之,新的技术加旧的人伦,让一次金钱往还事件成为美事。
当然,海林姑娘的想法、行动和经历,是妙招也是险招,很难复制也不可能大规模效仿。大至社会小至社区,其正常运行靠的是常态化的制度安排,而非不可复制的神话,不可能寄望每一位有困难的人都能遇上这种大规模的爱心奇迹。天有不测风云,比如,家庭是不是应该考虑购买健康意外保险?虽然社会上好心人多,可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买好保险,遇事做到自保,从而让爱心和善款去帮助更有需要的人,岂不更好?□兽兽
新闻推荐
最近,浙江工商大学为了激励学生运动玩出了新花样。学校食堂推出了新品菜式,通过“微信步数当钱花”的福利,激励学生努力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