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放
最近,一名高三女生因为没法静下心来完成物理题,妈妈就给她服用了“聪明药”。于是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的提升。在服用了两个多月后的一次月考中,她考进了班级前十。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家长了。不过,记者了解到,所谓的聪明药,有个名字叫“利他林”或是“专注达”,这种药大量服用后,容易引起不良的反应。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父母更着急,于是这位就给孩子吃传说中的“聪明药”,想凭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提高成绩。可是,正像医生解释的那样,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把这种药物当成了所谓的“聪明药”,认为吃了能够提升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但其实,这种含有哌醋甲酯的药物,早已被卫生行政部门列入了第一类精神药品名单,是受到严格管理的处方药。另外,由于哌醋甲酯的作用机制和冰毒的主要成分类似,因此没有经过医生的指导服用会很危险。
而且,利他林属于处方药,有的人吃了上瘾之后,没有正规的渠道购买到这类药品,就通过网上或者其他渠道购买,而这样的大量服用的后果引起的不良反应,很容易走上吸毒的歧途。据媒体曾报道,数年前,一位田姓高中女生成绩下滑,于是妈妈为她找了一种“聪明药”,据说能提升她的学习状态。在服药两个多月、增加服药量后,该女生在月考中考进了班级前十,但是之后,她出现了“掉发、彻夜失眠”等症状,此后尽管妈妈阻止孩子服药,但孩子还是服药上瘾。正像医生所言:多吃“聪明药”等于吸毒。
客观地讲,在学业如此大的压力下,一听说有“变聪明”能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诱惑实在太大。而个别不法商贩正是看到了这一巨大“商机”,利用种种手段使“聪明药”游离于监管之外。尤其是电商平台,不少人为了逃避监管,办法用尽,如将药物隐藏在一些看似无关的商品后面,这使近年来“聪明药”已越来越多地被普通人用于非临床治疗。
对此,有关部门当加大监管力度,必须“露头就打”,以降低滥用处方药现象。但同时,“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千万别被“聪明药”迷惑了双眼。孩子在高考前出现烦躁、焦虑等症状,这很正常,即所谓的“考前综合征”,只需要调整或接受专业治疗即可。如果想借“聪明药”提高成绩,无疑是“病”急乱投医。何况,孩子出现一些状况也并非都是病。家长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应考观,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减轻压力,缓解焦虑,而这才是轻松面对高考的应有之举。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肯定充满困难和挑战,要想取得好成绩,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刻苦用功,才能最终如愿。其实,世上本就没有什么“聪明药”,无论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提高学习成绩,终归要靠勤奋努力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而对高考生来说,也只有保持平和心态,凭借自己平时刻苦用功积累的本领,积极备战,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才是明智之举。那些试图靠“聪明药”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考生,如果仅迷恋于“聪明药”,而不是扎扎实实努力用功,到头来无疑将是“反被聪明误”,或“竹篮打水一场空”。
新闻推荐
邵岩“谢墨”八支毛笔写八个字。倒立挥毫。沃兴华的原定展出作品●导言●回顾过去2018年,对于书法圈来说可谓波涛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