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 作者/张宏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1月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被誉为是具备“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德的圣人,也被称为是挽救晚清的第一功臣。这样一个几乎被“神化”的人其实起点并不高,曾国藩智商平常,考秀才就考了七次,身体禀赋也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他的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但最终是通过各种事件的磨砺和持续奋斗抵达“三不朽”的境界。
曾国藩也是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光是命名为《曾国藩传》的书籍就有很多种,如朱东安、萧一山、唐浩明都曾写过曾国传记。
最近,张宏杰写作的《曾国藩传》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与博士后论文写的都是曾国藩的经济生活,后来在中华书局出版时改名为《给曾国藩算算账》。张宏杰还出版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在阅读、写作曾国藩将近二十年之后,张宏杰将以前关于曾国藩的拼图式写作和研究整合起来,补足了其中的空白部分,形成一本简明的《曾国藩传》。
张宏杰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如果给曾国藩的出身定义的话,他是一个农村青年,出身不好,身体也不好。“曾国藩从30多岁开始,长期的耳鸣,40多岁时开始常年失眠,每天晚上就睡两三个小时,睡四个小时就非常好了。他30多岁开始得了严重的皮肤病,有传说说他是巨蟒转世,其实是因为他每天不停给自己挠痒痒,一挠就往下掉皮屑,皮肤病是非常痛苦的。”
在奋斗中,曾国藩很注重处理人际关系。“首先曾国藩在性格上进行了很大的自我修正,刚到北京的时候他其实是洋洋自得,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跟人家吵架的状态,但是他每天写日记反省头一天有什么事做得不对,这样慢慢心态就越来越平和。其次他愿意为社交去付出,在北京期间,他每天起码有半天的时间拿出来社交,他每天都至少要和十个八个朋友往来。”
曾国藩在带领湘军之后性格更加妥协和容忍。比如他和沈葆桢的关系,沈葆桢是下级,但是基本上他都是在包容沈葆桢。对李鸿章也是如此,李鸿章遇到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寸步不让,曾国藩晚年把接班人的位置给了李鸿章。
此外,曾国藩做事心眼比较实,不懂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总是表里如一。他练湘军,本来这不是他的职责,皇帝让他办团练,办一支民兵,他说办民兵不管事,一千多人对扭转国家的局势不起作用,我要练,就练一支真正的有战斗力的队伍,所以招募了两万人,花了几年的时间,练成了一支湘军。曾国藩做事的特点,就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
像曾国藩这样天资比较平庸的人,从小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他能够做到越挫越勇。特别是多次考秀才失败,但是他锲而不舍,洪秀全和他形成一个很好的对比。洪秀全也是多次考秀才,但是考了三次之后,就精神崩溃了。
曾国藩刚到北京做官的时候,确实也有挫折感。因为他作为一个湖南乡下的读书人,带着一口浓重的乡音,家境又那么贫寒,来到北京,见到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子弟,那么多有学识的人,那么多名儒。所以跟人家一比,他确实是有一种自卑感,但是正是这种自卑感促使他立下了要学做圣人的志向。也是立志要对自己进行一次巨大的超越,这是他离家学做圣人之志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截至22日10时,国家卫健委已就江苏盐城市响水县化工厂爆炸事故紧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