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车水马龙的街头,一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席地而坐,蓬头垢面但语出惊人。面对陌生人的镜头,他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左传》《尚书》,谈企业治理,谈各地掌故,也告诫人们“善始者众,善终者寡”。经记者多方调查核实,他真名叫沈巍,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26年来,其单位一直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薪酬。@红星新闻
@朱永华:沈巍突然走红网络并不值得奇怪,在短视频热,主播为涨粉吸眼球乃至社会某些不正常心态甚至利益的多重驱使之下,沈巍的“与众不同”自然也就成了网络消费的热点,而围绕沈巍编造的那些“传奇故事”也不过是营造吸引眼球的“噱头”而已。
@陈广江:过度消费“流浪大师”,吃相不雅。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为一己之私去改变和扰乱他人的生活,是不文明、不道德的,甚至涉嫌违法。真想帮帮“流浪大师”,就放沈巍一马,让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把一个年过五旬的流浪汉推向“大师”神坛,一众人等坐收流量,这不是健康的网络生态。
◎微观·杂谈
@黄福特:不要报以恶意去揣测他人,这会让你感到失落;不要以恶意去解读世界,因为无数的你将影响社会的风气。尝试凡事投以善意的目光,世界将因你而美好。
@吴学安:游离于群体之外空巢独居的老人们,永远不会是有备而来的骗子们的对手,过度责难老年人天真易骗也毫无意义。眼下最重要的是,拿出足够的耐心与投入来优化社会氛围,以此来应对骗子们花式骗术对老人们的“围猎”。
@汪代华:现在网络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农村大喇叭几乎销声匿迹了。但是人们很怀念大喇叭,毕竟它是以前农村最早信息传播途径。农民可以从大喇叭广播里听到农村的各种新政策,广播还传播科学知识,讲授科学种田方法,提供农产品销售渠道等致富信息,让农民感到很受用。别看这样的方式很传统,但对于农民来说最具有传播性。农村大喇叭不应该被遗忘,不妨建起广播室,让农村大喇叭响起来。
新闻推荐
新闻:20日,北京市民政局印发《北京市整治养老行业“保健”市场乱象,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方案》,重拳出击,明确了养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