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丝
清代中期,农业带来了人口增长,民间资本经济繁荣,官场陋习也日益凸显,贪赃纳贿成为了官场的通行机制。这股风潮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宫廷,宫中各部门的大小太监,也都攒足了劲,想方设法敛财,方式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身为贵胄后裔、对清代宫廷掌故知之甚详的民俗学家唐鲁孙,曾在著作中提到清宫太监在紫禁城里私下做面酱出售一事。清代,每年重要节庆都要进行祭祖仪式,供品中有一道必不可少的满族食品——奶油饽饽。仪式进行完之后,皇帝会把奶油饽饽赏赐给文武百官及太监和宫人吃,称为“散福”。由于奶油饽饽的数量众多,又很油腻,获赐的人很难吃完,有时会很嫌弃。于是每次祭祖之后,就有太监出钱收购奶油饽饽,将之全部买下来,掰碎后摊放到阳光下晒透,然后研均匀酿制面酱。奶油饽饽的原料,用的都是最上等的面粉和油,宫里又不乏翻晒的大场地,只要不被皇帝和总管太监知道就行。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太监酿制的面酱,品质比市面上售卖的面酱也要高出一筹。
刚开始,太监只是把自己酿制的面酱送给相好的王公大臣品尝。平日吃惯了各式奇珍异食的王公勋贵,个个都是知味的美食家,入口一尝,自然知道面酱品质不俗,给出的赏赐也分外优渥。“宫酱”的名声传开之后,京城的有钱人都慕名托人到宫里找太监买酱,一时蔚为风气,凡是请客吃饭,诸如吃春饼、吃生菜包,没有“宫酱”佐就是不上档次的。久而久之,制酱卖也成为清宫太监赚钱的一个重要门路。
太监制酱私售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借职权之便索取贿赂,才是最常见的事。慈禧太后晚年,每遇节庆就会传召宠信的王公大臣入宫听戏,听一出戏须耗时六个钟头,中途不准私自离开。当时许多大臣都吸食鸦片成瘾,又不敢让老佛爷和同僚知道,入宫听戏期间犯了鸦片瘾,会很麻烦。脑子活络的太监,早暗中了解哪个大臣有此癖好,掐准了时间,估摸其烟瘾将犯,就端一杯茶送上去,茶杯里面暗藏三枚用鸦片烟膏烧成的烟泡,吞服可以暂时止住烟瘾。得以解困的王公大臣,过后自然要付报酬,犒赏的金额,又根据其官阶以及所在衙门的肥瘠而定,从十两银子起,到百两以上不等。
光绪年间,固原提督雷正绾换防山海关,前往京城领命,恰逢慈禧太后生日。为表示嘉奖,慈禧太后特地传召雷正绾入宫听三天戏。雷正绾的鸦片瘾极大,很怕一不小心露馅,就托人找到宫里的值事太监,约定听戏期间,每小时送一杯烟泡茶,每天六杯。太监一杯茶索价一千两银子。雷正绾虽然肉痛,却不敢不给。结果他听了三天戏,总共花了一万八千两银子。事情传开,时人都笑称是最贵的一笔听戏钱。
如果是手掌大权的大太监,赚钱更加容易。慈禧六十岁生日,某省进贡一对三尺多高的珊瑚树,搬运时,役伕失手打烂其中一棵。押送贡品的地方官想要弥补这一过失。总管太监称只要一万两银子,即可为他摆平。地方官慨然应允。总管太监留他在家吃饭。饭后,地方官回到下榻的住所,果然见珊瑚树又重新配成了对,丝毫无损。地方官后来才知道,总管太监从宫里库房的藏品拿出一棵暂用,等到贡品入库,再把被打碎的撤换进去。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一万两银子就进了总管太监的口袋。
清末,太监王子元获小德张引荐,成为隆裕太后的近身太监,因做事伶俐,承风希旨,很受宠信。宣统逊位后,隆裕太后看到宫中地面凸凹不平,担心溥仪摔跤,指派王子元督工修理。他最后报账花了一百四十多万两银子,一次就吞了六十多万两。其后他又包揽修理宫殿,也是任由他报花账,中饱私囊,牟利自肥,反正没人懂得实际价格。宫廷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在太监这个特殊群体的身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剑婷通讯员朱满红)3月28日,荔城司法所联合北斗星司法社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学习活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