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快到了,照例会有不少出游提醒。提醒市民游客在出游前要注意的种种,强调要寻找靠谱的旅行社出游,要注意签署旅游合同,要购买旅游保险等。清明假期,当自驾游或自由行成为出游主流,另一些旅途中的“套路”就更值得警惕。
现在旅游业态和出游方式多样,旅游市场中的消费陷阱也在不断升级。揽客渠道增多、促销秒杀频现,让消费者在咨询预订时“中招”。对于电商平台频频推出的各种特价、秒杀等促销活动,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你和它纠缠几个回合之后,就会发现,有的秒杀是根本抢不到,或者即使抢到了也会被告知有各种出行限制,有些直接就是为了引流。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出游组织者的资质,现在很多社群揽客都很活跃,微信群、QQ群、各种协会、车友会、驴友会、俱乐部、培训机构等都会组织“活动”,其实就是变相出游。这些出游都可能涉嫌无证揽客,非正规旅行社组织的,无资质的个体组织的旅游存在极大风险,如果出现旅游风险、事故,游客事后维权会遇到很大难度。
到了景区,你要警惕“捆绑门票”,门票通过各种名目捆绑销售是景区赚钱的一大套路,不少景区都是通过强制打包交通、演艺、小景点等内容向游客售卖套票。当游客失去了自主选择权时,这其实已经成为了景区变相涨价的方式。此外,还有著名景区外围的“山寨景点”,这些盘踞在景区周边的“山寨牌”,就是依附在景区身上的水蛭,假导游会诱导游客去往“山寨景点”,你若去了,就是赔了时间赔了钱,而得不到好的旅游体验。你可以充分利用“智慧旅游系统”,上网查找资料,提前了解景区情况,甄别假景区,做到心中有数。
消费升级陷阱也翻新,旅途中依然有不可不防的“套路”。还是那句话,做一个智慧出游者,才会有愉快的出游体验。
新闻推荐
《虢国夫人游春图》《庭院里荡秋千的女子》古画中放风筝场景。□本报记者耿晓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