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论坛
4月3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自2019年起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这是全国首个经地方人大审议通过设立的“工匠日”(《人民日报》4月4日)。
将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缘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的钱塘江大桥。这是由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迄今已安全使用82载,被网民赞誉为“桥坚强”。
钱塘江大桥是饱经岁月沧桑的跨时代杰作,也是“中国建造”的典范建筑,更是工匠精神的宝贵结晶。将钱塘江大桥的建成日设为旨在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工匠日”,很容易让人们将日常劳动中的精益求精联系起来,并能使“工匠精神”有一种可触摸、可感知、可见证的“物化”之感。也正是由于“工匠日”与“9·26”这个特殊日子的相关联,让人们对工匠精神有了传承的节庆意味和致敬意义。
“工匠”,曾经是人们对把某项手艺或职业做到极致的能工巧匠的尊称。所谓“工匠精神”,其原意就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业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从深层次解读,“工匠精神”当然也包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说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于全国两会,曾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也凸显其弘扬传统、矫正时弊、激励创新、提升品质的现实意义。它对于个人,就是一种认真、负责、担当的敬业精神,不满足于“差不多”,立志追求“百分百”;对于企业家,就是一种创新、执着、诚信的企业家精神。
“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对职业的热爱、对产品的负责、对质量的专注、对创新的追求。设立“工匠日”,具有积极导向意义,有利于各行各业和亿万劳动者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深入;有利于矫正心浮气躁、见异思迁的功利思维;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精神。
杭州市近年来持续开展立功竞赛、评选表彰“杭州工匠”活动,就是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现实致敬,值得借鉴。
◎张玉胜 公务员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程行欢、通讯员沈甸报道:近期,防山火形势严峻。一旦山火靠近电网线路,就可能导致停电。为此,南方电网广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