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民众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缅怀英烈。/新华社发
4月5日,烈士后人向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献花。/新华社发
清明时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体现着饮水思源等意义。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各项活动,祭扫英烈墓、参观革命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开展红色故事演讲、在网上祭奠英烈等,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网上祭扫配合线下活动烈士陵园成清明“热点”
打开手机,点亮一个个镌刻烈士名字的墓碑,了解烈士生平事迹,并献上鲜花。清明节前夕,江苏省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联合有关媒体制作了《清明祭忠魂请为他们献一束花》网上祭扫H5,吸引大量市民网上祭扫革命烈士。
目前,已经有十几万人参与网上祭奠烈士,寄托哀思,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同时,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还特别推出“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为59位烈士寻找亲人。消息发布后,全国各地群众广泛参与,多位烈士的亲人已经找到。
“烈士们虽然长眠于绿水青山间,其精神却永存于后人的心中。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做的牺牲和奉献。”在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碑前,来自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的虞惠娟老师,为三年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学们静静肃立,用心聆听。
2日上午,湖南省2019年“我们的节日·清明·传承红色基因助力脱贫攻坚”群众性纪念活动仪式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陈树湘烈士墓前举行。全体人员面向陈树湘烈士墓肃然而立,齐唱国歌,敬献花篮并默哀。
“现场聆听了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事迹,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精神,勇敢无私,不忘初心,做出更大贡献。”道县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刘晓玲说。
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12亿人次
红色主题类景区在线购票量大增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7日从文化和旅游部了解到,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上报和提供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9年清明假日期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实现旅游收入478.9亿元,同比增长13.7%。
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日期间,红色主题类景区在线购票量同比增长55.2%。各地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区纷纷开展清明主题活动,许多游客前往红色景区,缅怀革命先烈。
此外,以博物馆、文化遗产及小镇、宗教祈福、民俗风情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受到欢迎。调查显示,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受访者分别高达54.33%、32.36%、38.24%、37.23%和42.91%。
同放河灯共绣国旗缅怀先烈祝福祖国
“清明节,人们都会以一定的方式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最普遍的就是扫墓上坟。但很多人不知道,放河灯也是一种表达对故人思念的方式。”3日,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社教老师走进东宝区牌楼镇中心小学,现场指导二年级二班的38名学生制作河灯,缅怀先烈。
五颜六色的纸张在手,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步骤,将纸张铺平、对折、翻转、再对折……一朵朵美丽的“莲花”在手中盛开。晚上,同学们将折好的河灯放到河上,对先烈的追思之情也随之漂向远方。
“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歌剧《江姐》中,革命先烈们用绣红旗的方式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如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将亲手绣制一面10万针绒绣国旗,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贺礼”。
3日举行的“同心向党、共绣国旗”起针仪式上,革命后代、道德模范、武警官兵、少数民族青少年代表在恒源祥绒绣大师李蔷的带领下,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技艺,开始了国旗的绣制。
据恒源祥集团总经理陈忠伟介绍,这面绒绣国旗长0.96米、宽0.64米,共需绣制10万针。绒绣国旗起针后,将进入学校、楼宇、社区开展专场活动,并前往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开展巡绣,邀请社会各界、各民族代表参与绣制,整幅作品将在国庆前夕完成。
红歌演唱会红色故事征集多项活动“慎终追远”
5日,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北沙口乡在北沙口村文化广场上举办了一场以“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为主题的红歌演唱会,吸引了附近数百名居民及过路群众驻足观看。
为了表达对烈士家属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演出活动邀请了部分烈士家属参加。参演的50余名群众均来自北沙口乡各村文艺骨干队伍,表演了《红星照我去战斗》《洪湖水浪打浪》《我的祖国》等歌曲。
“通过这些歌曲,我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初心,受到很大鼓舞。未来一定要辛勤工作,为把新区建设得更美做贡献。”北沙口乡茫茫口村党支部书记常利民说。
《一条特殊的军毯》《手提机枪的故事》《王玉文借枪》《革命之花》《血战油锅头》……自3月20日江苏省如皋市开展红色故事征集活动以来,短短十几天,已经收到十多个感人的红色故事。
如皋市红十四军纪念馆宣教陈展科科长张惠玲告诉记者,如皋红色资源丰富,开展红色故事征集活动,既可以激发更多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也是对烈士们最好的祭奠。
“清明期间,纪念馆每天平均接待1万多人。除了本地市民,还有大量外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很多家长还把孩子带过来,接受红色教育。”张惠玲说,下一步,纪念馆将继续创新形式载体,开展更多活动。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受南方暖气团的影响,清明小长假三天,上海气温逐步攀升,7日市区徐家汇站的日最高温高达30.5摄氏度,这是上海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