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你,他心里也会知道你在哪里。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即家长应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家长也要学着有度满足孩子的要求。譬如,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当孩子发火时,第一个办法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此外,在批评孩子时需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的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做好孩子的自信心。(高娇文)
新闻推荐
利比亚“国民军”空袭首都,连日冲突已致49人丧生2800人流离失所 “以为迎来自由,等到的却是国家分裂”
9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士兵在准备弹药。他们将开赴前线对抗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新华社发综合新华社电的黎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