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出门不带现金,只要带上手机即可,如今,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越来越被大众所习惯。尽管如此,四舍五入的“惯例”仍时常可见。对此,有网友回帖称,很多商家都是四舍五入,也有网友回帖认为,5角钱不算多大事。最近,四川资阳便有消费者对此提出异议。对此,相关部门也表示,四舍五入的“惯例”并无法律依据。(4月10日《成都商报》)
从法律角度来看,四舍五入并没有法律依据。《价格法》明确规定商家必须明码标价,不得“低标高结”,四舍五入的做法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同时,也正如消委会解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四舍五入舍去零钱属于商家让利,而多收几分几角则必须征得消费者同意。
而在移动支付时代,商家还抱着四舍五入潜规则不放手,实则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因为从技术层面讲,线上支付根本不存在找零的困难。而有的商家将责任推给了收银系统设置。比如,有的就解释,“四舍五入”是收银系统设置的,不论现金支付还是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都是计算总价后四舍五入。如此“技术设定”岂不是坑人?
向消费者找补零钱是商家不能回避的义务。而且此前就有相关律师表示,“四舍”的概率比“五入”的概率要低,总体而言,还是商家盈多亏少。也就意味着,无论商家还是银行系统设置,均应该坚守“以消费者利益为先”的原则。更何况,这也是确保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的必然法律要求,而不能一味打折扣。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应该有消费维权意识。比如,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对于存在的四舍五入多收钱现象,更有权利拒绝,甚至可以向价格主管部门投诉举报,而如果商家存在故意行为,则涉嫌欺诈,消费者还可要求商家赔偿。
总而言之,商家四舍五入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的义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且,于商家而言,靠四舍五入获得蝇头小利,本就是为道德所不齿,更背离了依法诚信经营准则,看似是在算计消费者,却往往会被算计,因为这对自家生意毫无益处可言。故此,无论使用什么收费方式,均不能让四舍五入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
新闻推荐
新桥街道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全面按照“五清”方案要求,从源头逐段开展清理工作
本报讯4月8日,按照市、区黑臭水体整治专项巡查要求,为扎实做好辖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新桥街道召开黑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