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义
在三月将近的一个上午,我从密密麻麻的网络信息中看到了著名军旅诗人李瑛去世的消息,骤然心里非常沉重.在我想来,这是中国诗坛的不幸,是军旅诗坛的不幸,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不幸。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走完了自己漫长的一生。
李瑛同志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是我国现代军旅诗之父,他的许多名篇为众口传唱,长诗《一月的哀思》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战士诗人的称号,其作品半个多世纪以来,历经时局变幻,仍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李瑛同志最早曾是九叶诗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参加革命,作为随军记者,在解放战争的晚期,目睹了新中国在硝烟战火的诞生,全国解放后,李瑛同志一身戎装,投入军旅诗歌创作之中,足迹踏遍了祖国各地。他以普通战士的情怀,拓宽了军旅诗的创作道路,成为我国军旅诗创作一面耀眼的旗帜。他曾经担任过解放军文艺杂志总编、解放军文艺社社长、总政文化部代部长,在我国诗歌界享有盛誉。我的诗歌创作,是从读了李瑛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起步。1969年,我刚刚17岁,还不算一个标准的青年人,也不知道诗为何物,那时候我所居住的小山村,发生了知识青年的内讧,在一所集体户的门前,不断地有人往外撇书,恰好我在路过时拾到了一本《红柳集》,这就是李瑛同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编选的一本自选集,三十二开本,不算很厚,但有充实的内容和扑面而来的军旅生活气息,还有当时任人民文学总编的张光年同志的序言。这本诗集,绝大部分描写的是战士生活的篇章,也是我在诗歌创作中的第一次启蒙。诗集开篇的第一首诗《出海》便让我震惊:“云霞扯起无数面旗号,海上铺满了翎羽和珠串,黎明为迎接我们的舰队出港,把水天筑成辉煌的宫殿。”这就是李瑛的诗给我的最初的鲜明而开阔的印象。下面便是:“一座座岛屿是武装的巨人,树林的叶簇像他们闪光的剑,看他们一排排列队站立,好不威严。”这种对海军战士威仪的形象描写,让我认识了李瑛诗的意象非比寻常。往下细看,李瑛的诗,不仅仅跟随战士生活的脚步,写出了战地生活的丰富内容,战士朴素而高大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属于李瑛本人的艺术个性。那时候,李瑛应该是个年轻人,勤奋而充满向上的激情。当时我年轻,记忆力很强,大部分诗集中的篇章都能背诵下来。如《哨所鸡啼》《云在海面大步疾走》《月夜潜听》《来了战士演出队》等等。《来了战士演出队》。写的是军旅文化生活的小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写得诗意盎然,妙趣横生。我至今还能背诵出大部分内容:“黄铜钹,上下飞,大红鼓,惹人醉,海防线上观察所,来了战士演出队。山做舞台云作幕,海风轻轻吹,节目单子几大张,贴在西山背。一阵阵琴音有多美,一声声歌喉有多脆,唱不尽壮士贯长虹,弹不绝豪情如潮水。别看观众只有一个班,万水千山来作陪。群山献花花如云,大海鼓掌声如雷。”后面还有一段我记不准了,仅就这几段的描写,就能看出李瑛的诗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他写在月色下潜听的战士,“夜是肌肉,我们是神经”,非常形象,又非常准确,就像大海鼓掌声如雷一样,李瑛同志善于使用这样准确新奇的形象,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因此张光年同志在序言中给予李瑛的诗很高的评价。全国,全军的读者也给予了李瑛同志的诗很高的评价。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李瑛同志的诗,在军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应该是来过东北,写过专集《红花满山》《北疆红似火》两本诗集,对东北边疆的山水,战士的脚步,开花的国土,赋予了最为生动的语言,最苍茫的诗意。此外,我读过他的和北方有关的诗集《枣林村集》,这本诗集充满了北方农村的乡土气息,曾经流行一时。
李瑛同志的诗歌创作继承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优秀传统,有革命现实主义的特色,采撷于沸腾的生活,上升到很高的境界。他写江西革命老区的一次战士出发上前线的紧急集合,哨子一响,忽然一位老妈妈突然跑来,匆匆忙忙跑到一位战士身前,仔细地为他钉上一枚遗落的扣子。李瑛在诗的结尾上说,她给战士钉上了一颗滚烫的心。他还在诗中说老区的母亲,熬着菜粥,一勺勺喂养着祖国,喂养着革命。李瑛同志的诗总是站在中国的高度,民族的高度,五湖四海的高度看待生活,看待祖国的一草一木,战士的一言一行,看待战士的每一次行军、打仗和营房内外的普通生活,比起那些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所谓诗人,李瑛同志的诗歌更有扎实的底蕴。李瑛同志的国际题材的诗给我很大的影响,我最初读到他的国际题材的诗,是红柳集中“血在燃烧”一辑,内容多为亚非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风起云涌的内容,大有“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的气概,同时揭露了新老殖民主义的卑鄙和无耻。他后来的《美国之旅》《日本之旅》也写出了各国人民的友谊。李瑛同志的国际题材诗,具备了世界意义。我常常慨叹,我们可以写不出国际水平的作品,但不能没有国际眼光。
此外我还读过李瑛同志的另一些诗集《南海》《我骄傲,我是一棵树》《美国之旅》《山草青青》,还有零散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大作。他的悼念中国的巨人周恩来的诗《一月的哀思》,是长诗中的杰作。1976年1月8日,在巨大的黑框里抖动的中国,正在为失去一位伟大的战士而痛哭。天上乌云密布,地上狂澜丛生,李瑛的诗寄托了整个民族对一个鞠躬尽瘁的革命者的厚爱,也是一首正义自在人心,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颂歌。除了军旅诗之外,李瑛同志的其他各种体裁的诗写得也格外精巧,大气,富有积极的艺术表现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地方色彩,其感情含量、知识含量、思想含量、审美风格都足以构成大家风范。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是个年轻人,在一座小县城文化馆供职。有一次我突发奇想,给李瑛同志写了一封信,汇报了自己学诗写诗的过程,想得到李瑛同志的指教,想不到真的收到了李瑛同志的回信,这让我这个业余作者分外高兴。此时我恰好收到了诗刊社邀我去北京参加第四届青春诗会的邀请,我给李瑛同志回信说,要在参加青春诗会期间去拜访他。可是去看他那天,第一次去北京的我,在北京小关附近走迷了路,绕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李瑛同志的单位,终于失去了和他见面的机会。我后来和李瑛同志通过四五封信,《江城日报》发表过一封,还有几封信至今还珍藏着,李瑛同志后来亲笔签名给我寄来过他的诗集《山草青青》《美国之旅》,还有一本印制精美的《日本之旅》。这本诗集虽然入选作品不多,但是很有特色,从李瑛同志的序言中知道是日本友人德间康快协助出版,市面上很难买到。李瑛同志的女儿李小雨也是我国著名的女诗人,曾在诗刊社工作,担任过中国诗歌协会会长,几年前猝然去世,这对高龄的父亲不能不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读李瑛同志的《哭小雨》,真是让人泪水纵横。评论李瑛诗作的人可谓多矣,崇尚李瑛创作的人可谓多矣,我只是个小人物,不过我还是为祖国有李瑛这样的诗人而自豪,为军队有李瑛这样的作家而骄傲。
作为军人,军旅作家,李瑛同志是一座高峰,也是一座大海,他以诗歌名世,以人品立言,他的灵魂在每一首诗中闪烁。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作品,依然会在祖国诗坛的百花园中流芳。
新闻推荐
丁家发一份名为《关于审定市级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的请示》的公文,是四川遂宁市环保督察办上报给遂宁市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