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全国90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院校中,已有80多所公布了最新政策。与去年相比,今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整体收紧,不少文科类专业更是大幅削减。今年各大高校自主招生认可的奖项类别也大幅度缩减,学科类竞赛基本要求“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级别的奖项,发表论文、文学作品专著等不再纳入报名条件,各高校普遍以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作为自主招生的基本条件。
近年来,陆续发生的一些舞弊个案引发公众不满,很难说此次自主招生政策收紧与这些个案没有关联。2018年8月,河南4名考生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问题在网上热炒,虽然最后真相大白,不存在舞弊问题,举报人也进行了公开道歉,但后续却曝出4名考生之一的苏某在参加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所凭借的两篇已发表论文涉嫌抄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系全文抄袭,另一篇《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系摘抄式抄袭。这从侧面可以看出,高考评卷等制度虽然严谨,自主招生却存在漏洞。
其实,仅仅从这两篇论文的题目大致就可以判断,这基本不会是高中生写的论文。即使是硕士研究生,要写出这种专业论文都很难。这两篇论文的学科跨度如此之大,一个没有经过学术训练,全力以赴备战高考的高中生,怎么可能研究这么专业的问题,而且还能将论文正式发表出来?然而,即使有如此明显的破绽,该生还是通过了某高校的自主招生初审。
这说明以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自主招生的条件之一,存在不小的作假空间,要一一判断相当麻烦。为此,教育部2018年便专门发文,提出严格报名条件、严格材料审查、严格学校考核、严格监督制约、严格惩处造假“五严格”工作要求。今年年初,教育部对自主招生政策再发文,并升格至“十严格”,被称为“史上最严自主招生”政策。
从2003年开始,为了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我国实施自主招生政策,为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进入高水平大学的途径,这也是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的体现。但由于自主招生参考的条件不如高考分数那么刚性,近年来连续出现了招生腐败、专利和论文买卖等问题。
今年,在媒体监督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发表论文、文学作品专著等不再纳入自主招生报名条件,这是教育部顺应民意之举,是保障教育公平的举措。
公平选才与扩大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中的一对两难问题。自主招生的制度设计本来是为了改变高考过于单一的局限,不拘一格选人才,体现各高校的自主权和特色。但在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一旦有可钻的空子,自主招生就极易出问题。由此可见,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式,在谋划实施的范围和推进的速度时,也一定要考虑可行性,汲取自主招生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刘海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申铖)财政部16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56亿元,同比增长6.2%。据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