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光
瑞田先生的《百札馆三记》常放在身边,好文章我是很怕一下子就读完了的。这是多么奇怪的心理,或者因此倒让不少好文章,总是读不完。这本书到手也已多时,却一直未能读完,原因或者如此,很抱歉啊。
什么是好文章、好书?好像人言人殊;那么,没有标准吗?显然不是的。不过,适合自己性情很重要,可以促使我们饶然兴致地阅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愉悦心情。
不管别人如何说,这本《百札馆三记》,我很喜欢。瑞田先生的文字,有一份感动人的魅力,他所喜欢读的文人手札,于我同样喜欢,我们虽然相隔得远,一南一北,联系得也不多;可是,心里我们却感到很亲近。这是君子之交,于淡如水的情谊之间,有值得珍重的东西。
可以看出,瑞田先生性情里的真,是一种赤子的情怀。这么的性情,当下是益发地可贵了。他文章中有一篇《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是写傅雷先生的。在现代文学史,傅雷是很突出的人物,他很率真,纯真得近于透明。
瑞田先生是欣赏这份珍贵的纯真的,这也是感召着他的人格精神。在这篇文章里,他以充满赞叹的笔,写满了对傅雷先生的礼赞。这是一个文人对另一个文人的欣赏,是惺惺相惜的无保留的感情;可是,毕竟他是一个后辈,对先贤的孺慕,就充满着景仰之情了。
在这本书中,我想最具光彩,写得最好,最动感情的,就是“读傅记”。瑞田先生的年龄使他没有机会亲炙傅雷先生,但并没有关系的,他可以借着文字,确切地说,就是从傅先生的手札里,去感受这位先贤的高尚品德和清洁襟怀。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不过短暂的瞬间,于漫长的历史,于更漫长的宇宙,究竟渺沧海之一粟。无情的时间,可以把一切都磨灭掉的。对此,我们常常深感悲哀,也往往无可奈何。但是,有的人却能够抗拒速朽而长存,他们凭什么呢?凭的就是他们伟岸的思想,凭的就是一种焕发的生命力,一种深邃的精神力量,即是再平淡的文字,也难以遮掩的。
傅雷先生,无疑就是如此的历史人物。他并没有经天纬地的丰功伟绩,他就是一个本分的文人,一辈子就干着他喜欢的工作,却能够把它做到了最好。然而,他却也不是一个活得轻松的文人,诗酒风流不是他的禀赋,敷衍更不是他的态度,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充满苦闷,充满矛盾。他清高而脱俗,想活得更加自在,对艺术充满了爱,对反流俗的孤独的艺术家,如黄宾虹先生,能够充分认识其传世的价值,有知音之赏;同时,却也不是固步自封的人,他学贯中西,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知识分子。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身处伟大时代变革中的知识分子的实况。但是,他的特立独行,却使他超迈了诸多的同时代者,显得更具个性的光辉。
在当下,一种时势的趋向,使不少文人也常常以书法家的面貌出现,但他们中更多人的字,也只能算是字而已,还根本谈不到书法艺术的层面。而手札中所呈现的傅雷,他从没有自诩自己是书法家,一字要价一万元云云,但是,笔下的风情,却儒雅、清逸、传神,同时,又是那么谦逊、得体,从容、散淡。
我们或者在阅读这些手札时,更多地会被别的内容所影响,并没有更多地关注到了它书法上的意义。是的,傅雷先生的手札,为我们敞开了一个十分丰富、精彩的缤纷的世界,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即是他写给国画大师黄宾虹的手札,除了叙述他们君子的交往之外,还兼及当时的人际交往、商业情景,以及北京、上海二座城市的民情风俗……
如此的阅读,当然是一种遗憾。而瑞田先生在解读这些手札时,就格外地关注到傅雷先生的书法。他说,他是进入了书法审美的状态,深入到傅雷先生书法艺术的深处。
于是,作为书法家的傅雷,就渐渐地鲜明而生动了。因此,他读到了一个艺术品味高尚的艺术家,读到了一个细腻而博大、精致而深邃的傅雷。读一个人的手札,尤其像傅雷这样人物的手札,我们必须如此细心地体会,贴心地阅读,才能读出他丰富而深沉的内心世界,读出他深邃的精神的内蕴。
傅雷先生书法之妙,瑞田先生点评说,就是他心中有古人,而时贤之多不可观者,原因乃也正在于此者。当然,瑞田先生之爱傅雷,却也不是一味地颂扬,他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其在《傅雷家书》里的书法,就远逊于与黄宾虹手札的书法。这有诸多的原因,或是改用钢笔,不再遵守“平阙形制”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如此的改变“从本质上摧毁了手札的历史深度和文化意义”。瑞田先生,于此的感叹之声是沉重的,有更多的耐人寻味的弦外之音。
傅雷先生的人生丰富多彩,他的真挚,他的高傲,他的狷介,他的热情,乃至深远而优雅的艺术旨趣,都表现得相当突出。他是矛盾着的,充满着内心冲突。要解读这么个人物,其实难度很大。而从手札去解读他,无疑是一个最能够接近他为人和思想的途径。
瑞田先生,当然没有写大文章的企图,大未必好,大而无当就不如小处着笔好,所以,他选择了对傅雷先生手札的解读。他说,“读傅雷,一天天读,一天天记,慢慢成长”,就这么从多角度去观察傅雷。这是侧写的手法,却可以引导我们一点点地认识一个真实的傅雷,深入到他丰富的艺术和思想的世界。
瑞田先生说,读信,要读出天地;谈札,要谈出文化。这是他的要求,说害怕自己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不抵肯綮之隔膜。其实,读《百札馆三记》,我想他是有意识地给自己悬了一个写作的高度,然后奋力地攀登,却已经达到了。向他致敬!
新闻推荐
街谈如今不少居民小区内都放置了旧衣回收箱,用来收集处理市民丢弃的旧衣服。但有记者在北京、山东等地走访发现,小区内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