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北京时事评论员
上海一个17岁男孩跳桥身亡的新闻,让人痛心。对于公众,是一条痛心的新闻,再大的新闻,很快也会被新的热点覆盖。而对这个母亲这个家庭以及他的亲人,将是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和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那段跳桥的视频,我一直没敢点开,不敢看一个年轻的生命以如此方式从眼前消失,不敢看这样的家庭悲剧。不知道这样的视频是从何处流出,也不明白媒体为何能毫无心理障碍地刊播这样的视频。
知名媒体人魏武挥在《能让我尊重的媒体,已经不多了》中痛批了此件事中毫无底线的媒体,他的批评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其一,渲染自杀细节,可能导致自杀情绪的传染,这就是吃人血馒头。其二,缺乏事实基础而基于脑补的瞎评论,胡说八道,未经调查就敢乱下判断动辄归于家庭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教育资格问题。其三,够不到事实核心走周边,纯粹属于“蹭”。
总结一下,其实就是我过去提到过的一个说法: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当然,这件事中陷入舆论狂欢的不只有自媒体,也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有记者和调查能力,却没有去尝试核实和接近事实,而是在外围借助视频脑补,去寻找10万+体位。李方说过,当自媒体都想从帽子里变出兔子,已经没有记者赶往新闻现场。大家都停留于事实的外围,想象着家长的焦虑,从悲剧和焦虑的帽子里变出10万+的兔子。
我们不能犯那个“喷子”们常犯的错误: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那些诸如“毁掉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很多自杀,往往都是他杀”、“你的语言暴力,终会变成杀伤孩子的凶器”、“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才是最好的家教”、“在我跳桥之前,我已经死了”、“父母的气话,是插在孩子胸口的刀”之类的口水化感慨,都属于“自媒体太多、事实不够用”的表现,站在事实外围的瞎感慨。新闻之上,还有人性,不能满足某种窥探欲望,而在一个家庭陷入巨大悲痛之时去让他们向世人展示伤口,去做那个遭人唾弃的负面典型。男孩跳桥身亡,不仅是一个本不可能完成的评论,也是一条不可能完成的新闻。
新闻推荐
□张秋兰严沁的选择决绝果敢,干净利索。没有任何征兆,甚至连一次争吵也没有。从围城仓惶出逃,严沁没有解脱后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