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个读者来信,老公频繁换工作,到后来因自己兴趣开棋室,一直不挣钱。太太跟着他换工作,走了两个城市,都是靠太太养活。大家还记得吗?老公的母亲是车祸去世的。一晃过了两、三年,猜怎么着?依旧靠太太养活。女方反馈说:道理我都明白,我做不到啊。
要改变旧有的关系模式不容易,很多时候咨询师不会把症状的消除作为成功,而是把“觉知”作为可接受的结果,接受症状,带着症状生活。这位女士后来提到她另一个烦恼:家中父母迷上了保健品,不停地把钱投入到夸大作用的保健品中,被推销人员迷得一愣一愣的。每次回家都为了父母买的大堆保健品心烦,讲道理不听,吵架没有用。大家有没有看到类似的模式?她和父母都在无休止地把钱投入无底洞,她还好一点,投给了自己丈夫,丈夫千不好、万不好,到底依恋她,情感上可靠,看不到出轨可能性。除了靠她维持生活之外,平时还算体贴。保健品可是几十万扔下去听不到一声响。从这个角度讲,她比父母有进步,她的投入比父母值得。
她的模式大致上是要无限度付出才能获得价值感、存在感,同时她的潜意识中对维持紧密、稳定的亲密关系有错误的认知:要牺牲很大才能获得,或者说,为了得到她想要的亲密关系,她要牺牲很多。一千多字的问答里面只能尽量告诉她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现在这种生活状况与过去的关系模式有什么联系。涉及到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问题,最关键的步骤却不是“我告诉你怎么回事,你照办”,正常情况最好在有经验的正规咨询师引导下,自己发现存在的不良关系模式,通过疗愈童年创伤以及不断练习更为合适的伴侣相处方式,卸下给丈夫当妈的重担,重构关系模式。
这里牵涉到如何以新的、健康的方式获得价值感、存在感,在没有找到之前,抓住旧的不良模式看起来是最安全的。承认自己没有真实自我是个难关(认定丈夫不挣钱仅仅是他的问题要令人轻松多了),开始寻找是个难关,找到又是一个难关,每一个难关迈不过去时,人都想要回到原来的模式,也可能停滞在旧模式里止步不前。从“必须付出巨大代价才能拥有好的亲密关系”转换到“成为我自己就值得拥有好的亲密关系”,转变十分巨大,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位女士想过、说过很多要找咨询师,最后不了了之(心理阻抗)。不过她明白了父母和她是一样的问题,苦恼过后慢慢释然,没那么糟心了。懂了自己和丈夫的关系问题所在,她也能敞开来向朋友倾诉丈夫靠她生活,比一个人独自煎熬好受些。解决不了问题时,改变认知能更好地接受生活。
新闻推荐
桂城家长义工学习交通指挥在交通高峰期与交警共同疏导校园周边交通
珠江时报讯(特约通讯员/李冬冬通讯员/许启琛)“左臂向前上方直伸,掌心向前,这是示意车辆停止的交通手势。”近日,桂城交警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