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北京800余名中关村三小学生毕业要像大学生一样写论文,还要参加答辩,他们的“研究成果”还将被收录到论文库中。5月9日,小学生们的答辩全程网络直播,吸引数万人收看。
小学生现在也要写毕业论文,还要答辩,看到这个消息时,第一个疑问是,这是自选动作还是规定动作?现在,就连大学生的毕业,各个大学各有各的做法和标准,写论文是必须的,但是否要答辩并没有强行要求。有的大学要答辩,有的大学是抽查论文,有的是论文指导老师给予论文一个评分即可。只有研究生才统一要求进行论文答辩。虽然报道并不详尽,但看得出这是中关村三小的自选动作,关键词是模拟,论文格式和答辩流程,全部模拟大学生答辩过程。
如果小学生有时间,而且不会造成额外的负担,以及挤占他们的正常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这种模仿未尝不可。当启蒙识字后,每个人都会对自身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社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中关村三小要求学生从健康生活、信息技术、艺术、生物科学、社会科学、语言文学、历史文化、数学科学、学校生活等9大类中确定论文选题,既是顾及学生的认知范围,也是考查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而且,还需要小学生们补充更多的课外知识,无论是生活常识,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写论文还是答辩,还都是一种创新,对小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也很自然。当然,家长免不了参与并辅导孩子进行论文写作,以及练习如何进行论文答辩。实际上,这也可能是对小学生全家的一次综合考试。
但是,也要看到,一些论文题目实际上超越了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甚至跨越了很长的历史时空。例如,对于一个家庭是否生育二孩,以及交通治理等,都成为孩子们的论文内容。类似既属于国家或民族重大问题(属于宏大叙事),又属于各种专业,如人口学、社会学、生物学、医学、伦理学交叉和综合应用的课题,孩子们能否把握?
不能否认的是,那些独生孩子可以以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家中如果出现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家庭生活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并因此讨论家有二宝是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还是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小学生写这样的论文并非不行,但只能是囿于童身童心对家庭和人生的观察和理解,写出来的大多不过是童话的世界。当然,这样的“童话论文”不乏真知灼见,但可能只是火花、片言只语,或者只是一个结论,难以有充分的论证。
如果把小学生写论文并答辩当成培养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研究型学习习惯的路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研究的课题或话题应当既要照顾孩子们的所学知识范围和认知特点,也要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这当然需要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的论文如果超出自身的认知范围,就有可能既难以把握,还有可能让家长在背后“捉刀”或操控,既算不得上孩子们的真实成绩,又对他们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不大,更有可能沦为一种新形式的为赋新诗强说愁。
□张田勘
新闻推荐
(记者罗凯燕通讯员龙威唐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南山警方紧紧围绕“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