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笔记
花解语,鸟自鸣,可毕竟无数花鸟的语言各不相同。生活处处有语言,但只有不同的语言才能打开不同的世界。
今逢四海为家日,游子乡愁最浓时。游子的乡愁常被一句家乡话,甚至一个家乡的音符触动。乡音是无可伪造的身份证、户籍卡,乡音传承着家乡的生命。乡愁这一杯苦酒,酿自“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的孤单,或是“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的睹物思情。只有乡音乡语的好料,才能发酵出醉人的琼浆。一话一世界,一话一乡愁。
古往今来,人们用尽辞藻抒写乡愁,但总是因丧失乡音而失去真实。乡愁蕴藏于摇篮中的牙牙学语,潜伏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乡音,或是江南的侬语,或是塞北的番音,总有鲜明的特点让人鹤立鸡群;惟有同乡人相遇,以同一种语调的默契,让游子落泪。“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的幸运,但更多时候,“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是一种奢望。但毕竟有乡愁,乡愁在乡音中调和,因为乡音,才能记住乡愁。
不同方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但人员交流、城市化、自由迁徙都让语言趋于统一,于是地理分割的乡音被打破,代之以标准的“普通话”。从秦代的“雅言”到明历代的“官话”,都在侵蚀方言的土壤。
方言本就是一笔财富,许多作家在乡音中成就乡土作品,靠的不就是乡音蕴藏的乡愁么?可惜的是,这笔财富总游离于文字之外。就算化为文字,也缺了唇齿的韵味。乡音带来的笑话倒是被文字记载下来了。唐玄宗对张九龄的粤语发憷,宋神宗也饱受王安石赣语的折磨。乡音的土气给文人苦恼,却能把更真挚的情感留在口中。
我家乡话的“莽长莽大”“恰噶”,寄托的是对学子的祝福。《陈情表》中“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纵是感人,于我则不及一句“土里土气”的“明(miang)日(ni)我(饿哦)就回来撒”。人走得出家乡,走不出乡愁,心里有乡愁,离家乡还会远吗?家国情怀,亦自乡土始。
乡音越来越稀缺了,我们急需留住这笔财富。毕竟记住出发的地方,才能到达远方。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新闻推荐
近年来,快递业务发展迅猛,但末端配送问题却一直困扰着行业。去年5月,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