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有趣社会 > 正文

与木为友一甲子 乐当非遗传承人 86岁老人卢培林从事木匠60多年,矢志不移传承“禾桶”制作传统技艺

来源:中山日报 2019-05-21 08:12   http://www.kcqsx.com/


86岁的老木匠卢培林站在原木悬空拉大锯制作“禾桶”。五一小长假期间,一项消失多年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民众镇的多个生态农场“露脸”,成为不少游客们心中的最爱。这种名为“扒禾桶”的运动项目,去年底刚刚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伴随着生态旅游,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86岁老人卢培林是土生土长的民众人,当了60多年的木匠,一生中制作的禾桶不计其数,如今依然痴心不改。记者在民众镇新平村采访时,听说老人正配合非遗项目的传承而手工制作“禾桶”,特意前往拜访。

文/本报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林婷婷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86岁老人轻松站上原木悬空拉大锯

卢培林老人的家就在新平村何伍顷西路,大门口顺着铁护栏晾晒有七八匹木板,进入院子朝右前方不过30米,就可以看到一处四面透风,中间带有顶盖的木工房。

老人正在工坊内锯板材,只见他将小腿架起,光脚踩在木板上,两手抓住大锯的手柄,上下拉推,发出“呲!呲!”有节奏的声响,不过两分钟的光景,一条一米长的木板就被破开分成两半。

木板的前方,一个椭圆形的新木桶已经成型,外围加固了铁丝,内部安放了“禾梯”。老人说,这东西就是禾桶,零零碎碎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差不多制作好。“我年轻那会儿,一天就能制作一个,现在老喽!”

禾桶曾是新平村等民众镇地区农户必备的农业生产工具,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用途是打稻脱粒。禾桶由杉木板拼接而成,使用时,村民只需将禾穗打在桶中斜放着的禾梯上,稻谷即可由此脱落于桶中。农闲时,人们坐上禾桶,划行于田间河涌,扒禾桶逐渐成为当地农民一项休闲健身活动。不过,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打禾机等机械化工具的出现,禾桶逐渐被淘汰,村中也再无人找他制造禾桶,陪伴水乡人几个世纪的禾桶就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卢老告诉我们,他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制作过禾桶了,想当年,制作一只禾桶,最快一天就能交货,生产队能给他记到13分的高工分。

老人虽然已经86岁的高龄,但身体非常健康,说话很是和气。见摄影记者拍照非常认真配合,卢老说:“我给你们拉一下大锯。”

拉大锯不仅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拉锯者首先要将水桶粗的原木用肩膀扛上拉锯架,用铁钩固定起来,去掉皮,然后才准备下锯。大锯接近2米长,拉锯时,人要双脚站在原木上,手抓大锯,沿中线使用内力拉动,拉锯方能顺畅,否则一旦拉偏,一张木板就全部报废了。

记者担心老人的安全,希望他放弃尝试,但老人很淡定,走过去,感觉很轻松就站上了原木,悬在空中,有节奏地拉动起来。

■当了66年的木匠,制作禾桶只是“小菜一碟”

大门对面,靠近河涌的位置安放有一座纯手工木质凉亭。村干部说,凉亭就是卢老制作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也不管是自家人还是村里人,谁都可以到此乘凉。与其他凉亭不同的是,这座凉亭安装了滑轮,可以自由移动,想把它安置在那里,只需一个人就可以移走。

坐在凉亭里,记者请卢老讲讲为什么会选择木匠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66年,中间还有哪些值得记忆的故事。老人稍稍笑了一下,就讲开了。

上世纪50年代,20岁的卢培林探望做木匠的干爹,干爹就建议他学学木匠。原因很简单,做木匠有柴烧,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每天都有活干。卢培林就同意了,走时,干爹送给他两件工具。回村后,他就天天练习,堂哥见他进步很大,就叫他一起去村里的造船厂做工,做木匠当时是一件手艺活,挺光荣的,他没犹豫,就去了,没想到这一做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中,他做过禾桶、打造过船只、制作过家具和各种农具等,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他为村里的围堤制作了木枓(现在的水闸)。“一两米的直径,十几米的长度,重点是使用多年都不漏水。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难!”卢老说,没想到他做到了。

5月5日早6点,趁着停雨的间隙,老人早早赶到自留地里干了点农活,然后摘了一家人中午吃的菜,交给亲家,而后就一头钻进木工房,他得赶工将禾桶制作完成。

手工制作禾桶是镇里请他做的一件大事,电视台的记者需要将制造全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编辑成纪录片,方便传承。卢培林曾尝试将禾桶和其他木工技艺传给儿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现在只要有人想学我都愿意教。”卢培林说。

毕竟是80多岁的人了,卢培林也想早点将技艺传授给他人。去年,“扒禾桶”运动项目正式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民众镇有领导找到他,希望他发挥余热,将制作禾桶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欣然同意。

■引导鼓励老艺人带徒传艺

为更好更快的推动“扒禾桶”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今年五一前夕,民众镇旅游部门委托民众一家木厂,按照禾桶制作要求,特别赶制了一批禾桶,提供给多个生态农场,“扒禾桶”项目得以亮相,市民才得以一饱眼福。

事实上,针对卢培林等老艺人,民众镇正计划进一步发挥其带徒传艺的作用。民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高汝强接受采访时说,民众镇在推动“民众扒禾桶”传统技艺的同时,还计划引导和鼓励老艺人通过开设技艺工作室等方式传承技艺。

新闻推荐

“吊瓶森林”

|网议|新闻背景:过度输液危害巨大,输入体内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还可能导致药物性肾损伤。然...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 与木为友一甲子 乐当非遗传承人 86岁老人卢培林从事木匠60多年,矢志不移传承“禾桶”制作传统技艺)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