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发表声明后,特雷莎·梅转身走回唐宁街10号首相府。新华社发
丢了相位,她仍蹬着
高跟鞋向虎山行
据新华社伦敦5月24日电英国首相特雷莎·梅24日说,她将于6月7日辞去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将留任首相至保守党新领导人产生。
特雷莎·梅当日在首相府外发表声明时说,由一位新首相带领英国继续“脱欧”进程“最符合英国的利益”。含泪发表声明后,她转身走回唐宁街10号首相府。
为何提前宣布辞职日期?
此次首相宣布辞职日期,主要与“脱欧”僵局难破以及近期两场选举中保守党战绩不佳有关。
一方面,英国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已三次遭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本周,特雷莎·梅公布修改后的新“脱欧”协议,因其承诺议会将决定是否就“脱欧”条件举行公投引发批评。
“脱欧”陷入僵局后,保守党内始终有呼声要求再次对首相进行不信任投票,迫使特雷莎·梅尽早下台。
另一方面,欧洲议会选举23日在英国举行。多个民调显示,保守党支持率大幅落后于新成立的“脱欧党”。在本月初举行的英国地方议会选举中,保守党也因处理“脱欧”问题不力遭到重挫。
也有人对她表示同情。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说,保守党内部分歧、“脱欧”派与“留欧”派之间的争斗,令特雷莎·梅的首相生涯充满挑战,“她的工作太难”。
“脱欧”下一步怎么办?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特雷莎·梅承诺辞职,但仍难破“脱欧”僵局。英国“脱欧”进程将受下届政府政策影响。
目前,角逐新首相的人选中既有“脱欧派”领军人物约翰逊与戈夫,也有坚定“留欧派”利丁顿。可以预计,不论谁上台,英国执政党内、议会内围绕“脱欧”的分裂将继续存在,任何“脱欧”方案都将面临阻力。
英国原定3月29日正式“脱欧”,但由于“脱欧”协议连续遭到议会下院否决,“脱欧”进程陷入停滞。目前,英国“脱欧”期限已延长至10月31日。
特雷莎·梅的内外交困
其实,特雷莎·梅辞职早有预兆。
在反对党的步步紧逼下,特雷莎·梅所在的保守党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英国议会下院领袖、政府重要阁僚安德烈娅·利德索姆22日晚辞职,理由是她无法向议会提交自己不认可的《退出协议法案》。她也成为特雷莎·梅内阁第36位辞职的大臣。
英国问题专家表示,特雷莎·梅已成为英国各方矛盾的焦点,在内外部重压下,除了辞职恐怕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她的辞职或能给矛盾各方带来一定的缓和空间。
苦撑近三年
特雷莎·梅于2016年7月接替辞职的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利德索姆曾被认为是特雷莎·梅在保守党内的重要支持者。
然而,利德索姆22日晚致信特雷莎·梅,说不再相信我们的方法能实现2016年全体公民投票结果,即英国“脱欧”。利德索姆当晚告诉媒体记者,特雷莎·梅21日提议的“脱欧”新方案包含她“无法支持的内容,那不是"脱欧"”。
有分析认为,利德索姆的请辞,或是压垮梅首相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怕多数保守党人不希望特雷莎·梅留任。”对此,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俊杰表示,“她是整个"脱欧"事态的掌控者,但实际上三年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英国社会变得更加撕裂。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找一个人承担责任。”
除了利德索姆外,多位保守党成员也公开表示希望特雷莎·梅辞职。曾任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的保守党议员的欧文·派特森22日在《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说:“内阁必须对政府的失败负责,只有新的领导人和新的内阁才能挽回信任。”
另外,保守党后座议员组织“1922委员会”曾于去年末发起过不信任投票,当时特雷莎·梅赢得了投票。但近期有报道称,这一组织可能再次逼宫。
另据新华社报道,特雷莎·梅5月21日表示,将于下月初提交议会审议和表决的《退出协议法案》将含有10项新内容,包括由议会决定是否在批准“脱欧”协议前将这份文件诉诸全体公民投票,但新方案同时遭到反对党工党以及保守党内“疑欧”派的共同反对。
赵俊杰认为,某种意义上,特雷莎·梅的困境有点咎由自取。特雷莎·梅一直坚持把“脱欧”进行到底,但在关键细节上处理却不尽如人意,“比如说像北爱尔兰边境问题,她始终找不到良策”。
民众也逐渐对特雷莎·梅失去了耐心。近期多份民调都显示,特雷莎·梅带领的保守党的支持率已排在工党和“脱欧党”之后。
谁是继任者
5月17日发布的民调显示,39%的保守党成员认为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是接替首相特雷莎·梅的第一人选,前脱离欧洲联盟事务大臣多米尼克·拉布以13%的支持率位列第二。
赵俊杰表示,鲍里斯·约翰逊的美国背景会成为其重要的优势。“他是中生代的领军人物,有美国的成长经历,跟美国的政要关系也比较好。如果真的"脱欧"以后,英国恐怕更要得到大西洋另一边大国的支持。”
赵俊杰指出,无论是谁上台,在目前这个时间节点上,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提出一个超越现政府的“脱欧”方案,获得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第二是在保守党内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再去跟工党和其他的政党联盟进行协商。
赵俊杰认为:“这样的话,也许工党会作出让步。因为即使特雷莎·梅下台以后,工党暂时也挑战不了首相的位置。”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王诗堃
策划:赵晓娜李杰伦
新闻推荐
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23日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域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代号“太平洋先锋”。演习海域位于美国关岛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