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博尔斯卡信札: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信》的作者是波兰作家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她享有诗界“莫扎特”美誉,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史上第三位获得该奖的女诗人。该书由关于《文学信札》、信札、尾声三部分组成,其中“信札”是主体部分,共有236篇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信。
无论是想从事文学创作,还是想成为一个文学家,对待文学的态度最重要。“有的人刚写了那么几页纸,就开始考虑这些文字能值点什么,就已经开始为能否出版烦恼,还渴望知道在这上面"浪费时间"是否划算……”符合事实,说透了多少人的心思,揭掉了多少不纯真的面纱!如果仅仅追求成为“文学家”,想要头衔,获得名利,写出来的“文学作品”还能丰富人格、陶冶情操?现实中就有很多“垃圾”充斥视野,经不起考验,自生自灭,在人们的心中不留任何痕迹。
“文学没有任何技术层面的秘密,也没有外行人搞不懂的秘诀。文学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专业程度最低。文学之路对每个人都开放。”没有门槛,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踏上文学之路?要想成为一个文学家,希姆博尔斯卡直率地说要有天赋——“怎么办,试试吧,那我们就告诉您"头"打哪儿来:要成为文学家,首先得有点天赋!”同时,思考和创新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必备的,有了这一对翅膀,作品才有深度和高度,那些永恒的主题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希姆博尔斯卡信札:写给文学爱好者的信》对有潜力作者的鼓励和期盼,溢于言表。“试着写下去吧……”“请您过一段时间寄来新的作品,毕竟第一个作品里还是有一点动人和精彩之处的……”“人即使年过四十,也可以突然开始写作。这根本不算晚……”这种鼓励无疑是送给初涉写作者的精神食粮和动力。这种鼓励宛如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带领文学爱好者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而对于那些污染文学环境的“作品”,希姆博尔斯卡毫不客气地认为“不应该出世,害人害己”。爱憎分明,正是对文学纯洁度的捍卫。
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储备充足,知识充沛,无论欣赏、写作,还是生活、工作,才是自己最自信的家底。希姆博尔斯卡提倡“多读书,读好书”的建议适用于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适用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书中还对诗歌的题材、诗人的创作情感、诗人的个性和格局、对创作事业的坚守等等,都作出建议,流露出一个编辑对读者的尊重、一个文学家对文学的最客观的诠释。
掩卷回味,真诚的信札,风趣的话语,架起一座通向文学的桥梁;又如一座灯塔,为迷茫的文学爱好者指引着方向。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许蓓)WNBA常规赛正式开战,纽约自由队在主场迎战印第安纳狂热,最终客队凭借提艾拉·麦科恩的压哨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