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外,一名男孩挥舞着欧盟旗帜。 欧盟28国于5月23日至26日举行每5年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选出第九届欧洲议会。此次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盟民意“风向标”,将决定欧盟未来政治走向。
选举结束后,欧盟各国领导人就欧盟机构领导人换届展开磋商。哪些人会接任欧盟各大机构领导职务,尤其是谁来担任相当于欧盟的“政府首脑”的欧盟委员会(欧委会)主席一职备受关注。但由于法国和德国分歧大,这一关键职位的博弈结果要到6月底才能揭晓。
欧盟三大支柱机构
欧盟委员会
最高决策机构
欧洲议会
监督、咨询和立法机构
欧洲理事会
行政机构,贯彻执行前两者的决策,也是欧盟各机构里唯一有权提出法律草案的机构
投票率创20年新高
由于欧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繁多,从移民、英国脱欧、经济到气候变迁比比皆是,使得这次选举受到各界关注。
欧洲议会发言人表示,这次选举的投票率达50.5%,是20年来最高,较2014年举办的上一届选举多8%。这次选举可以说是民粹主义与亲欧盟势力间的拉锯战,近51%投票率代表有2亿多选民投下神圣一票。
欧洲议会于1979年举办首次选举,当时的9个会员国投票率为62%。然而,尽管欧盟会员之后增至28国,每5年举行一次的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率连连下滑,2014年仅42.61%。
欧洲现有七大党团,中右翼的“欧洲人民党”和中左翼的“社会党与民主党进步联盟”(简称社民党党团)是两大主流阵营,都属于“挺欧派”。欧洲人民党党团和社民党党团保住了议会第一、第二大党团的位置,分别拿下179席、153席,但席位数分别比上届减少30多席,丧失了能“联手遮天”的半数优势。
“疑欧派”政党力量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尤其英、法等国一些民粹政党的强势让人忧心。
各国领袖几家欢乐几家愁
德国媒体总结称,本届欧洲议会选举尽管没有达到“翻天覆地”的地步,但其结果正在动摇各国政坛。希腊总理齐普拉斯领导的执政党大败,被迫宣布提前大选。奥地利人民党尽管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佳绩,总理库尔茨却被不信任案推翻。德国执政联盟遭遇“历史性失败”,默克尔的重要盟友、社会民主党主席安德烈娅·纳勒斯遭到逼宫,可能危及默克尔政府。法国总统马克龙虽然竭尽全力竞选,仍然经受了执政后的第一次选举失败。
马克龙遭遇“打击”
法国在欧洲议会中总计有74个席位,仅次于欧盟成员国中人口最多的德国。
今年来自法国34个党派的2686名候选人参加欧洲议会选举,创下历史上参选党派和候选人数最多记录。
法国议员玛丽娜·勒庞率领的“国民联盟”原名国民阵线,近年在法国突飞猛进,勒庞本人2017年竞选法国总统、在第二轮中败给马克龙,她的政党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以微弱优势击败马克龙所属共和国前进党。勒庞形容这是“人民的胜利”,她呼吁在欧洲议会中建立强大的极右翼势力,并称总统马克龙除了解散国民议会外已经“别无选择”。
法国《费加罗报》一篇评论文章写道,一些人把这场选举视为对马克龙个人的评判,想要惩罚马克龙的选民转而投票支持国民联盟。
法新社判断,欧洲议会选举失利对一直致力于强化欧元区和扩大经济开放的马克龙构成“象征性打击”。
英国执政党“表现最差”
英国因“脱欧”日期从3月29日延期至最迟10月31日而不得不继续参与本届欧洲议会选举,从12个选区选出73名欧洲议会议员。一旦英国脱欧,73名英国议员也必须退出欧洲议会,空出来的席位将重新分配给欧盟其他成员国或留给未来入盟的国家。
因不满公投将近三年后英国仍没有“脱欧”,选民以投票方式发泄对执政党保守党的怒火,导致保守党仅收获4个席位,英国媒体称之为最差表现。
这场选举在英国的最大赢家是创建仅6周的“英国脱离欧盟党”,获得29个议席。自由民主党收获16席。
脱欧党今年4月正式创建,唯一政策目标是英国尽快“脱欧”,即便以“无协议脱欧”方式。自民党主张同样明确,支持再次就“脱欧”举行公投,以便逆转“脱欧”进程。
脱欧党领袖、独立党前任领导人奈杰尔·法拉奇三年前大力鼓吹“脱欧”,在社交媒体“推特”欢呼:“英国政坛从来没有哪个新政党成立仅6周便占据全国选举得票率榜首。”
(下转B02版)
新闻推荐
阿桑奇。(资料图片)据新华社电“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30日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英国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