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歌德说:“莫里哀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莫里哀虽然现在声名显赫,但是他的死却是一场悲剧。为了维持剧团开支,身兼数职的莫里哀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无病呻吟》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可怜莫里哀尸骨未寒,法王路易十四就解散了莫里哀剧团,演员们被迫流落各地。真正了解莫里哀的是法国人民。他们不但违背教会的规定,自动前来为他送葬,而且在他死后,写出大批的悼念诗文,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到处流传。
对此,在莫里哀生前不肯授予其荣誉的法兰西学院曾不无遗憾地说,“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今天,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莫里哀不仅是法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惇,长期从事西方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对莎士比亚、莫里哀等作家有深入研究。陈惇最新出版的《莫里哀和他的戏剧》分为《从少爷到戏子》《好戏连台》《喜剧家的悲剧》等七章,作者将莫里哀的作品,不论大小、主次,一部不漏地阅读分析,这样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莫里哀这个全能戏剧天才。
如同许多大作家一样,莫里哀是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出现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他生活在法国历史上有名的“路易十四时代”,这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昌盛臻于完美的时代。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这是法国从混乱到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并发展到它在封建主义时代最强盛、对全欧产生广泛影响时期。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讲,这是法国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形成并达到欧洲先进水平的时期。从戏剧的角度讲,这是欧洲戏剧史上继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之后在法国出现的又一个辉煌时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孕育了莫里哀。彼时,法国戏剧空前繁荣,古典主义戏剧如日中天,民间戏剧活跃在城乡,意大利剧团在法国大行其道,多种戏剧成就使莫里哀有可能取众人之长,再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莫里哀虽然以古典主义喜剧大师的美誉而被载入史册,但他的戏剧之根深深地扎在更广泛的土地上。
通过梳理时代背景、代表剧本及人生经历,作者认为莫里哀是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既是剧团的领导人、剧作家,又是优秀的导演和演员。莫里哀的戏剧活动,证明他是欧洲戏剧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艺术中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莫里哀喜剧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这不仅得力于他对传统的继承,而且是他长期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结果。他曾漂泊民间十三年,回到巴黎进入宫廷后也不脱离广大的池座观众,在当时的法国文艺家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那样长期深入人民,在生活中经受了磨炼。因此,他的立场比之当时许多艺术家来,更加激进,更能反映下层人民的意愿。这其实告诉我们,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7日电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将允许私人乘坐美国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旅行,但价格不菲,除了近6000万美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