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群是把双刃剑,用好它就能成为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纽带。——台城中心小学刘彤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微信越发受到大家的喜爱和青睐。许多教师乘着这股东风,纷纷组建班级群,在上面发布一些与班级相关的通知,方便家校联系。然而由于不善管理,一些班级群成为了微商家长发广告或家长因孩子之间的摩擦而吵架的平台……这既影响了老师正常的教学,也激发了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四方面阐述如何善用微信,促进家校有效沟通,创建家校共育的美好局面。
班群和个人微信相结合,沟通更方便
当我接手班群时,班群没有制度,学生生病了,家长在群里请个假,学生就不来上学了,也不管老师看见了还是没看见。有时,学生之间鸡毛蒜皮的事也被摆上群里,老师一个不留神,群里就开展吵架模式。针对种种情况,我召开了家长委员会会议,与家长代表商量如何解决微信群这些问题,并制定管理班群的制度,如请假需私发班主任,不能在班群发广告、做生意;学生之间的摩擦不能发上班群,要先告诉老师,让老师有时间了解清楚情况,处理问题,以免发生更大的矛盾……在群的昵称、交流时间、交流内容及注意问题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委派家长委员会选定委员负责管理好班群,关注班群动态,如有违反班群的制度,给予警告和踢出班群的处分。
每个孩子都有隐私,孩子们的有些问题不适宜在班群中说,为此我加了班中每一位家长为微信好友,每周针对孩子的表现,跟单个或多个家长进行沟通。在沟通的同时,家长也会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这样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性格特点,选取更好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及时分享班级动态,促进家校沟通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他们渴望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于是,当学校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时,我就充当摄影师,拍摄活动花絮,发到班群,跟家长们分享孩子们精彩的活动片断。及时分享班级的动态,既让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也让家长们从中感受到老师为孩子辛勤的付出,理解学校教育的理念,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促进家校的沟通。
设置“每周论坛”,增强家校凝聚力
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让家长与学校沟通得更好,我在班群设置了“每周论坛”,安排在星期五晚上进行,这个论坛主要围绕育儿的心得,健康知识,良好习惯,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让家长开展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让家长因为孩子而互相认识,成为朋友,也让老师从讨论中得到启迪教育孩子的方法。
推介美文,家校共同成长
由于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家长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生活的阅历也不同,彼此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会有些不和谐。如何让家长跟我的理念一致,共同教育好孩子?我将平时收集有关教育类的好文章,不定时发上班级群,跟家长们分享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争取与他们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让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班级群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用好这把双刃剑,班级微信群就能成为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纽带,完善家校共同育人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金小林街道两旁种着高大的梧桐树。夏日的一个午后,一场如灾难片里的暴风骤雨,将其中的一棵树硬生生打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