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论坛
“我一再强调,叶杯赛不卖证书。叶杯是受人尊重的赛事!现在一些人为了挣钱,昧良心地竟然将一张省级的叶杯赛证书炒到15000元一张,这太过分了。”20日,一代教育大家叶圣陶的曾孙、叶杯系列赛事全国组委会主席叶刚向记者自揭“家丑”,痛斥这一乱象(《北京青年报》11月22日)。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叶圣陶名字命名的作文、语综、数理、英语、编程等系列赛,已成为当今主流学生赛事之一。没想到,这一赛事在某些地方存在“保奖”乱象,即培训机构承诺只要缴纳相应费用,学生可获系列赛省级决赛一等奖。作为赛事负责人的叶刚,揭露这种丑恶现象,不仅是提醒学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也是郑重警告某些培训机构不要昧着良心骗钱。可以说,这给某些培训机构和家长、学生上了一课。
由于在校内评优、升学考试方面,“隐形加分”现象仍未杜绝,所以,不少培训机构变成某些学生赛事的“寄生虫”,通过提供针对性培训来获利。但并不是每项赛事培训机构都有机可乘。比如叶杯系列赛事的省级决赛、全国总决赛,均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命题,考完后才会公布试题,任何培训机构在开考前无法知悉考题内容。叶刚的痛斥及叶杯赛全国组委会发布的声明,揭穿了某些培训机构蒙骗学生的把戏。当然,组委会有必要追究骗子的侵权责任,受骗的学生及家长也应当报警。
此外,叶刚的痛斥对学生及家长还具有双重提醒作用。一方面,提醒人们不要相信个别培训机构关于“保奖”的承诺,如果遭遇欺诈,应当果断维权。另一方面,“叶杯赛不卖证”也是在间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凡是卖证书的赛事,都没有任何公信度。近些年来,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走“捷径”,通过获奖加分以达到升学目的。虽然花钱拿了一堆获奖证书,但这类证书并没有“含金量”。
希望家长们理性看待各种学生赛事。一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二来,即便是业余爱好,对于以赚钱为目的的参赛培训和赛事,都要保持警惕。另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引导。对于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某些学校招生“隐性加分”行为,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张海英 教师
新闻推荐
制图张一凡□张军霞女儿从幼儿园大班毕业了,却因为生日小,不能上一年级,我只好把她送回原来的幼儿园,重新上大班,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