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首先就要瞧瞧,古人如果想“伪造委任状和冒充官员”,究竟难不难?明代小说《三言二拍》里的《钱多处白丁横带,运退时刺史当艄》一文,就有生动说明:横行乡里的唐末“土豪”郭七郎贪心不足,想买个刺史当当。可这事儿咋操作的呢?偏巧横州刺史郭翰病故,收足了郭七郎贿赂的官员大笔一挥,把郭翰的籍贯一改,然后“即将郭翰告身,转付与了郭七郎,从此改名做了郭翰”。就这样“顶别人名”上任了。
从这桥段看,古代官员赴任,最重要的凭证就是“告身”,即官员的上任凭证。就如《三言二拍》里的郭七郎,告身在手时一路雄赳赳,路上遇到风浪,“告身”落了水中,“刺史梦”接着就泡了汤,而后几经磨难,在当地做了个撑船的艄公,落得后半辈子被人笑。而且这重要的“告身”,哪怕你再有钱,也不是“想改就改”,牛气如“土豪”郭七郎,塞再多钱也只能“顶别人名”,凭空“冒名顶替”?基本不可能。
而放在真实历史上,古代官员的上任,身份审核也十分严格,除了有“告身”外,还有作为“委任状”的“敕牒”,另外还有“鱼符”牙牌”。经过沿途驿站关卡时,更需要出示“符牌”传信”。这一系列“证明文件”,既记录着官员的为官履历,还详细描述了相貌。堪称古代版的“刷脸”,基本做到无死角监控。想“伪造”甚至“冒充”?那确实是低概率。
那么是不是,古代想“冒充官员”,几乎一点机会都没有呢?当然也不是,古代“冒充官员”行骗的事情,历代也有不少闹剧,比如元朝年间的范孟案。
“范孟案”,是一场爆发在元顺帝至元年间的一桩雷人案件:当时的河南行省小吏范孟,大半辈子郁郁不得志,后来好不容易得到了升迁,却不料俸禄还长期欠着,求告了多位官老爷都解决不了。这位范先生虽说半生不得志,却也胸怀大志,被各位高官欺负够了,也终于横下一条心,竟凭着满肚子歪才,精心设计了一桩神操作:冒充朝廷高官!
至元五年(1338)冬至日,范孟精心设计的计划开始执行了:他伪造了朝廷使者的佩带,找了个同党冒充特使,趁着各位“官老爷”都在家饮宴喝酒的机会,假传圣旨将这帮高官一一喊来,然后骗入衙门里杀死。这么个简单粗暴的操作,竟是出奇顺利——当天夜里,元朝河南行省的平章、左丞、郎中、万户等级别的高官,都这么一一被骗来,然后被范孟及其同伙们残忍杀害。不到一晚上,全河南省的高官,基本被一扫光。
紧接着,范孟更是不做不休,同样由同伙假传圣旨,当上了河南行省的“都元帅”,然后以“都元帅”的名义,把各级衙门的印信全都收了上来。就凭着这简单操作,河南省就“姓范”了。咸鱼翻身的范孟,也随即在河南行省胡作非为,大肆鱼肉百姓,而元朝的朝廷高官们,竟还蒙在鼓里。幸亏有个叫冯二舍的官员,机敏发现了范孟的破绽,联合镇抚司将范孟逮捕,这桩元朝版的“钦差大臣”闹剧,才算戛然而止。
摘自《古代官员轶事》
新闻推荐
本报民众讯9月底,72岁的李婆婆驾驶自行车行至民众镇东胜村三益路时,与冯某驾驶的违标电动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李婆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