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军辉
有“新疆三剑客”之一称誉的著名军旅诗人周涛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西行记》,既是一本饱含了其个人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的厚重生命读本,又是一曲激励自我挑战、洋溢诗情与不屈斗志的逆风灵魂吟唱。
《西行记》以大学生姬书藤从1972年至1980年间八年在新疆喀什的生活为线索,以一个小人物在“文革”风浪中的趔趄前行,反映人在时代大潮中的无可奈何、苦中作乐,折射出了人性的纯真、善良以及颠扑不灭的光亮指引。
姬书藤是高干子弟,因父亲被打倒下放务农,自己也被分配到僻远的边疆之地。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依仗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对社会清醒认知后的顺势而为,争取到了当权者的赏识,也赢得了自己的爱情与家庭。
在书写姬书藤的生命历程时,始终贯穿的是作家对于出身成分、身份辨识、家庭环境、学识水平、学历文凭、社会动荡、前途命运、婚姻两性、人际关系、事业工作等等的反思,还有对人性、人格、尊严、理性、屈辱、权贵、社会等的深刻认知。
《西行记》是一部带着厚重历史印记的小说。不管是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改造、大学毕业分配、思想批斗会、文攻武斗、游行贴大字报等经历的真实回眸,还是只语得罪同事、落难兄弟互帮、满口风沙长途跋涉、维吾尔族独特风情等个性记忆,都打上了时代烙印、地域印章。相对于主人公,柳司理、成志敏、王镰、司马义、庄延、屈铭、文远之等辅助人物,他们的个人成长历程,则对其是有益的补充,甚至相得益彰,让人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从而对其了解得更为透彻。
《西行记》更是一曲生命昂扬的人生咏叹调。在恶劣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中,姬书藤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也在别人的行径中不停反省和敲打自我。正是在这种反刍中,他学会了为人之道,做顺从者却绝不屈膝做奴才,但这种明哲保身还是难免被政治波及。是故,他才在自己的作品《石头是怎样长大的》中写道:“石头是被风和岁月一口一口地吃小的。”“那些沙粒,全是石头里的老人啦,从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被咬碎、嚼烂,变成这样一片浩瀚无垠的沙漠。”作家把人生比喻成了风中的石头,这部小说,无疑就是石头在风中的放声歌唱。
我特别欣赏作家在小说中对成志敏和程墙这两个处事待人迥然有异者的设计。成志敏谨小慎微,但在意小事难免顾此失彼,可靠着努力终成为权倾一方的仕途成功者,而程墙敢作敢为、甘于冒险、不成功便成仁,最终因过往历史而一脚踏空身败名裂。这种对比,可以让人怀想翩跹。但他们都是有担当者,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成志敏不怀嫉妒之心而肯成人之美,程墙打掉牙齿自吞绝不做告密者,其品性可谓黑暗中的微光,让人心暖。
对中老年读者而言,《西行记》是一部带血带肉、感同身受的回忆录,是直面剖析生命曲折、权量善恶的狂草诗章,而对青年读者来说,这则是鞭策逆风飞扬、充满正能量的冲锋号,是警醒其坚守初心、不忘本真的“三言二拍”。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记者徐壮)记者从教育部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国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