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游侠》这本书就带领我们一起探究侠客精神的本源,我看过一个特别好的说法,什么是侠客,就是自己和自己订立契约的人。因为这份契约,侠客最值得被信任。所以古往今来著名的侠客故事,往往都是关于信任。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故事的梗概你肯定也了解。公元前 257年,秦昭王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向魏国求助。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大军去救赵国。秦王得知后大怒,表示谁敢救赵国,日后一定攻打谁。魏王心中惧怕,就命令大军暂停救援。赵国只好派使者向魏国贵族信陵君求助,信陵君很委屈,他已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但都无果。最后他请魏王的宠妾帮忙,偷出兵符,亲自率领十万大军打败秦军,拯救了赵国。其实,在这段历史中,两个游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信陵君原本没有想到要去偷兵符,他一开始只打算带着手下门客,奔赴战场与秦军拼个你死我活。路过城门时,信陵君碰到了游侠侯嬴。是侯嬴劝他不要用这种近乎自杀的方式,而是去偷魏王的兵符。拿到兵符后,侯嬴又提醒信陵君,那个魏国大将晋鄙不一定会乖乖交出指挥权,所以请信陵君带上自己的朋友朱亥,以防万一。后来信陵君将兵符拿给晋鄙看。晋鄙果然不相信信陵君,结果朱亥从衣袖里取出一只重达40斤的铁椎,一椎将晋鄙砸死了。信陵君这才拿到兵权,整治军队,攻打秦军。侯嬴因为年迈,没有和信陵君一起去应战,但是他在信陵君到达军营的那一天面北自杀,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忠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录了侯嬴悲壮的行为,却没有说到他为何自刎。后人猜想,这是侯嬴报答信陵君的方式,毕竟窃取兵符是大罪,和秦军厮杀也极其凶险,信陵君此行,是九死一生,那我侯嬴就在你踏上这条九死一生的道路之前先去赴死。这样,纵然信陵君战死沙场,或是被魏王杀头,至少有这个门客能陪他共赴黄泉。这个故事后来被广为传颂,侯嬴和朱亥也成为侠客形象的代表。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叫《侠客行》,描写的就是这段故事。在李白的诗中,侯嬴也是这样的一种形象,把自己的诺言看得比生死更重,甚至比五岳更重,在后人看来,这种信义是侠客的最高道德标准。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沈甸)12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关于闽粤联网工程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