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发生在安徽的溺水悲剧受到大家的广泛讨论。近年来,溺水事故多次被媒体报道,但意外和不幸仍在上演。
如果溺水事件不幸发生在我们身边,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营救才是对的?
指导专家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急诊科主任刘兴涛
记者黄旭君通讯员朱健
真正的溺水者其实来不及呼救
在电视剧里,我们总能看到溺水者在水中挥手大喊、拼命挣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大声呼救的溺水者其实只是少数。更多时候,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安静,甚至还来不及挥手挣扎。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民航院区急诊科主任刘兴涛告诉记者,一旦发生呛水或者溺水后,溺水者口鼻会反复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浮出水面的一瞬间也是用来呼吸,没有时间进行呼救。同时人的手会不断向下压水防止口鼻没入水中。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发出声音和挥手求救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人可能正在发生溺水?刘兴涛介绍了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溺水者表现得异常安静,手一直在水里。认为溺水之后会挥手呼救,其实是一种误解。绝大多数溺水者无法喊叫或用手拼命划水,旁人看起来甚至像是在发呆。特别是小孩子,如果本来正在水里打闹,突然变得没有动静,很大可能就是溺水了。
第二,溺水者的头发盖住眼睛、额头。对于正常游泳者来说,头发挡住眼睛额头都会下意识地拨开,因此一旦发现水里有人头发散乱、眼神呆滞,可能已经出现半昏迷状态。
第三,溺水者以仰泳的姿态浮在水面。刘兴涛解释,以仰泳姿态让脸部露在水面,这是人在溺水后本能出现的最省力状态。如果鼻子嘴巴还能露出水面,但是一动不动,说明溺水者可能开始陷入意识昏迷;一旦背部朝天漂浮,则很可能说明不幸已经发生。
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要轻易下水
溺水对人最大的伤害在于缺氧。刘兴涛说,溺水抢救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超过6分钟以上,溺水者的大脑细胞就会发生大面积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勉强救活,也有可能变成植物人。
那么,当我们发现有人溺水时,应该怎么办?刘兴涛说,首先要马上拨打110、120,请专业救援人员到场参与抢救。其次,我们应就地取材,看现场有没有游泳圈、树枝、绳索等,可以让溺水者抓住。如果现场有书包、球类等,可以把篮球、足球等放进书包里,形成一定的浮力,扔给溺水者让其抱住。假如有空矿泉水瓶,也可以多收集几个,拧上瓶盖,放进书包里,同样可以产生一定的浮力。
刘兴涛强调,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会不会游泳,都不建议直接跳下水救人,因为“会游泳”和“会救人”是两回事。媒体也曾经报道过很多落水救人不幸牺牲的事例,即使再怎么擅长游泳的人一旦被溺水者抱住,都有可能变得“不会游泳”了。对于专业救生员来说,他们都系统学习过如何正确救人,以及如何科学脱身。
溺水急救锦囊
救上岸后先查看溺水者的情况。如果人是清醒的,只有呼吸困难和咳嗽,可拍打背部,促使气道里的液体排出,同时拨打120。
如果溺水者失去意识,没有呼吸、脉搏,应该立刻给予心肺复苏术,同时拨打120等待医护人员到场。若现场有AED自动除颤仪,则应按照指示正确操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光明新闻记者练洁雯通讯员黄润晗李晓宁)为提升应急准备能力,中山七院近日组织多部门展开为期2天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