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储来
荞麦是故乡盛产的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一年内能两种两收的作物,并集红、黄、黑、白、青、蓝、紫于一身,具七彩之美。它适应于山地荒坡生长,有“春荞”和“冬荞”之分,还有“甜荞”和“苦荞”两个品种。甜荞是人们生活的美食,还可用来酿酒,苦荞可用来喂牲畜,也是酿酒的好食材,苦荞所酿出来的酒还是一味去风湿的良药。荞麦不含糖分,是糖尿病患者的好食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每逢春冬季节,故乡的山坡上遍地都是雪白的荞麦花,由于它的生长周期短,大约三个月就可以收割,在那食不果腹的年代,是乡亲们度荒的一种好庄稼。尽管产量不高,但乡亲们甚是喜爱种植荞麦。阳春三月,是庄稼人播种荞麦的季节。荞麦生长速度很快,播出后几天芽胚就能破土而出,几场春雨过后,茎叶粗壮,含苞待放。荞麦,有着红彤彤的茎,红心形状的绿叶,开着雪白的花朵,好似美丽动人的少女。
在乡间,有关荞麦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古代,一位秀才外出求了一官半职,几年后告假还乡,父亲早在村头迎接,父子相见甚欢。回家途中,秀才见一片长势茂盛的作物正开着雪白的花朵,便对父亲打趣道:“父亲,这一大片红杆杆的白花是啥东西?”父亲见儿子当官才几年,就把家乡曾经养育过它的庄稼给忘记了,瞬间由喜变怒,心想现在不教育还等何时,日后还怎能记得住乡愁呢。父亲怒斥道:“你这逆子,我打死你!”秀才见惹怒了父亲,忙下跪磕头求饶说:“荞麦土里打死人。”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在故乡广为流传。
冬荞与小麦都是秋后播种的作物,传说这两种作物都想在本年结出果实,但神明似乎只想赐予一种作物机会,另一种作物要等来年才能结果。于是这两种作物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在炎炎烈日里生长,在寒冷的冬日里孕育果食,十分不易。但它们却都不退缩,不放弃,在恶劣的气候变化中顽强地生长,神明也觉得这件事很棘手,于是将它们带回天庭,经过风雨雷电及雪霜的磨砺考验,最终荞麦被磨成三角形,黑乎乎的,果实成熟。而小麦两头被磨尖,中间还被磨出了一条小槽,最后荞麦赢得了秋播冬收的胜利,它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下播种,在寒冬季节开花结果,生命力顽强。小麦却在地里还要经过冰天雪地的磨炼,越冬是它唯一的选择,待来年夏天才能结出果实。所以庄稼人称小麦是唯一一种喝四季水,吸四季阳光,经寒冬酷暑的作物。虽然这是传说,并没有科学论证,但故事为乡亲们津津乐道。
戏剧中的五女拜寿,又称荞麦馍拜寿。可见荞麦在中国食谱史上,早就有一席之地。儿时的我最爱吃母亲做的荞麦葱花油煎粑,它香甜可口,味道独特。如今再想吃上一顿,也只能默默回味儿时的味道了。
每逢荞麦收割的季节,是小朋友最好玩的时候。荞麦杆软绵绵的,生产队里将去除果食的荞麦杆堆积在那宽敞的晒谷场上,像一个个小山堆一样。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有时模仿电影《上甘岭》里面的英雄,他们坚守阵地视死如归,手握爆破筒,最后冲向鬼子阵营……虽然荞麦杆是软的,但也有不少小伙伴摔得鼻青脸肿,为了争当英雄,没有人哭鼻子,摸一下身上的伤痕,就又往荞麦堆里钻去。
如今故乡种荞麦的人少了,偶尔看到一两块地里开着雪白的荞麦花,但没有往日那般景象了。儿时的荞麦“阵地战”也一去不复返了。
新闻推荐
“对捐款的企业要讲诚信,两年内不要去执法,没捐的要去执法”,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披露一则落马官员被查处详情,湖南省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