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内 有趣社会 今日国际 白话体育
新岭南 > 热点 > 有趣社会 > 正文

筷子,深嵌生活的文化基因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2021-01-15 06:01   http://www.kcqsx.com/


《筷筷有礼:筷子上的传奇、规矩、智慧、美德》稻田读书 编著红旗出版社2020年09月版

□ 几又 (书评人)

筷子,对于每位中国人来说,寻常到常常觉察不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倘若哪天没了筷子,才会发现生活乱了套。筷子就像深深打入国人生活的两根文化铆钉,一方面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如同本书所指,里面包含古人运用杠杆原理的智慧,以及历史礼仪基因等信息。

到底是谁发明了筷子,无据可考,但筷子在历史文字中并不鲜见。如本书所述,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筷子的文献是《韩非子·喻老》中《纣为象箸》一文。韩非子借纣王用象牙做筷子这一微妙变化,阐述了“慎微”的重要意义。这里的筷子已经不单单是工具意义上的,而是延伸到权力自律的深层寓意。

本书梳理了筷子的古往今昔,让读者看到筷子已经深深嵌入华夏礼仪文化之中。从主宾坐位的设置,到迎客做客之道;从筷子长短之别,到筷子摆放方向;从筷子使用范围,到举筷和放筷的时机……如果说传统礼仪是消除彼此敌意、建立沟通信任的重要仪式,那么,筷子堪称餐桌文化的重要信物。

本书的一个重点论述是分餐制。自“非典”后便大力倡导分餐制的深圳大学人文教授王晓华认为,唐宋合餐制的出现,器具的更迭起到了辅助作用。技术的进步迫使权力自觉放下身段,与“下人”同桌而食,这一论述的逻辑力量稍显不足。合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体现权力的中心意志,比如对宾主位置的逻辑设定,但这种预设的尊贵,显然与历史上分餐制中权力高高在上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是个怪现象,合理只是其次。就像清兵入关后,中原汉人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也不肯蓄辫子;而等到1911年满清帝国“关门谢客”时,许多汉人居然抱着所谓“老祖宗”的传统不放,死活不肯剪掉辫子。当众人围坐一桌,可以彰显国人“合家团圆”的深层文化寓意时,合餐制的文化地位实现了登峰造极。近年来,每年春节几乎总能看到一些地方大搞千人宴、万人宴,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大团圆的祥和气氛。

如王晓华教授和本书所极力倡导的那样,从卫生角度看,分餐制乃大势所趋。许多人并非不知晓分餐制的种种益处,尤其是年轻人。但一坐上桌子,又不自觉地走到合餐制的老路上去了。当筷子成为一种深深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基因,“脱嵌”自然变得愈加艰难。更何况,现在大街小巷的酒店餐馆无不是建立在合餐制文化基础之上。从这层意义上讲,分餐制或许需要从家庭、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施以“组合拳”。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历经上千年的合餐制文化,要想以分餐制取而代之,需要长期甚至数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

一种文化基因的结晶沉淀,从来不是朝夕可及的。

新闻推荐

996:隐秘而又公开的“痛” 互联网平台畸形加班文化调查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周琳、王默玲)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996:隐秘而又公开的“痛”——互联网平台...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筷子,深嵌生活的文化基因)


 
频道推荐
  • 四川凉山火灾引关注 4月份是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期
  • 趣闻 再大的黑洞也比不过网友的脑洞!关于黑洞,最好玩的都在这
  • 讲道理没用?不!她坐上引擎盖后, 讲的全是道理…… 最新进展:奔驰女车主已和4S店和解
  • 直击当代婚恋痛点 《如影随心》明日上映
  • 单脚站立的火烈鸟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