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却花费不菲——某留守儿童“一双700多元的运动鞋只穿一个月,打赏偶像、购买专辑月均1000多元”,而其在城市务工的父母月收入仅5000元;另一个跟随父母到城市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每个周末要上三个兴趣培训班,月支出1800元”,这个孩子的父母每月收入合起来才2600元。
点评:不必苛责“寒门贵养”,但要积极引导
不管是贫寒家庭还是富裕家庭,如果一味满足孩子高消费的要求,不重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可能培养出一个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啃老族”。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贫寒家庭“贵养”的初衷和努力,也不必过于苛责“寒门贵养”,关键在于考虑该如何“贵养”的问题。首先,应“贵”在书上。阅读是改变教育不公平的最廉价的手段。多给孩子买一些“贵”的好书,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学科成绩,更能够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和基本素质,让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贵”气。其次,还应“贵”在时间上。农村外出打工的父母不应只想着给孩子进行一些物质补偿,而应多花点宝贵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拉近感情,避免让孩子因缺少监护和引导滋生网瘾、产生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当然,教育部门也应有所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因势利导,一方面引导家长和孩子不进行攀比投入,另一方面引导家长真正学会在如何“贵养”上下功夫,让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在品格和精神上得到厚蓄滋养。整理/汝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意稳)目前,2021年上半年征兵工作正全面展开。记者从区征兵办获悉,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关于做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