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跨越百年终于回家,并亮相今年春晚,相信许多人都被这一幕激动到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天龙山石窟听起来有些耳生。“春晚”上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院长杭侃告诉大家,一百年前,天龙山石窟遭到大面积盗凿,始作俑者是谁呢?记者为您讲述这段国宝飘零的故事——
无头的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天龙山上,东西两峰共有25座石窟,分别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各朝,有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画等1144处,其美学成就可与“云冈”“龙门”媲美。
1917年,日本东京大学考古学家关野贞在华北考察时发现了这处石窟。他在考察报告中公布了许多天龙山石窟的照片。
天龙山石窟的精美举世瞩目,但也引来文物贩子的觊觎。日本文物贩子、山中商会的老板——山中定次郎在《天龙山佛像记》里这样写道:
大正十一年(1922年),当我第一次看到天龙山的照片,就被那里的石窟和造像深深地吸引。时隔两年后的今天,我终于跨越万里来到了天龙山。这里珍藏了北齐到隋唐时代中国佛教艺术最鼎盛时期的辉煌。它们给我的惊讶和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
1926年,山中定次郎再次率队进入天龙山。这次,他将两辆装满金银财宝的牛车,直接赶到天龙寺住持净亮和尚的门前。
山中定次郎回忆:
我终于用手中的真金白银说服了净亮僧人,他同意让我带走一部分造像的头部,这不禁让我异常兴奋,每当我带着工匠进入一个石窟,凿下一个佛首,那种喜悦,超过了得到黄金万两。
天龙寺本为守护天龙山石窟而建,但是在金钱的驱动下,净亮和尚却成为了山中定次郎的帮凶。在净亮的掩护下,动辄几十公斤重的佛头被野蛮地凿下,装箱运下天龙山。
据统计,山中定次郎一共从天龙山石窟盗运了45个佛头。这些历经千年的精美石刻,通过北京转运到日本,并经由山中商会的贸易路线被卖往世界各地。
1932年11月,山中商会在日本东京美术协会举办了“世界古美术展”,并将这批天龙山石佛公开拍卖。此时的天龙山石窟,已然成为一个“无头的石窟”。
山中定次郎是何许人?
山中定次郎是二战前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古董商。他早在19世纪末,就把业务扩展到了欧美。
不过,关于山中定次郎和山中商会的资料非常有限。一直以来,研究者们主要引用的是山中定次郎去世后,他的家人为其撰写的《山中定次郎传》。
日本东北大学富田升教授认为,多年来学界对山中商会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外资产被冻结,再加之停战时的混乱局面,许多相关资料都散佚了。
据《山中定次郎传》记载,定次郎生于1866年,是大阪古董商安达信五郎的长子,本名叫安达定次郎。1878年,刚刚小学毕业的定次郎到另一位古董商山中吉兵卫家做学徒。定次郎小小年纪就很有想法,他一边在山中吉兵卫家做学徒,一边在大阪市立商业夜校和英语私塾学习。很快,山中吉兵卫就发现这个年轻人头脑清楚,性格沉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他收定次郎为养子,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安达定次郎改名为山中定次郎。
事实证明,山中吉兵卫眼光不俗,山中定次郎很快就凭借他的英语知识和过人的眼光,将分店开到了美国纽约。他发现,当时欧美各国刚刚崛起的新富阶层,对东方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猎奇心理。山中定次郎抓住这个商机,将古董业务扩展到西方。
1900年,山中定次郎将公司改组为山中商会,并且亲自担任业务执行。此时,山中商会的分号已经遍布欧美许多城市。在此期间,他与许多西方学者、富豪、收藏家和博物馆结下深厚友谊,并为进一步开辟世界市场做了周密布局。
随着海外市场对中国艺术品需求的增大,山中定次郎把目光转向了拥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地上地下文物都最为丰富的中国。
1901年,山中定次郎将办事处开到了北京东城麻线胡同3号。当时,北京刚刚经历了庚子国变的惨祸。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联军司令瓦德西向士兵们发布了可以任意抢劫5天的通告。由劳改犯、小偷、雇佣军等组成的士兵们,顿感喜从天降,肆无忌惮的掠夺开始了。当时正在北京的法国人皮埃尔·罗提在《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一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在北、中、南三海子,仪鸾殿慈禧寝宫中的珍宝让这帮盯了两千年的眼睛再次把瞳仁放大,面对整屋没来得及摆放的内库文物艺术品,他们自叹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最先来到这里的是日本人,已经在里面乱翻了一通。跟着是哥萨克人、德国人,现在才轮到我们……里面珍贵的物品倾泻出来,一堆堆的碎片,像碎玻璃的溪流闪闪放光,又像搪瓷、象牙和瓷器的瀑布。
这是一场中国文化的浩劫,却是古董商贩们的狂欢。由于士兵们不能将所有抢来的艺术品带回国,许多人选择在北京就地处理。当时,整个北京城几乎变成了一个露天的古玩拍卖场。从东四牌楼到西四牌楼,从天坛到前门大街……到处都有小型的拍卖场,几万联军士兵变成了几万名文物贩子。
人们从所未见的大内珍藏,第一次流落到民间,而且价格低廉得令人咋舌。据《庚子大事记》记载,一个西洋商人仅花了一元墨西哥银元,就买到了“圆径三分之珊瑚珠百余颗”。
不难想象,为什么山中定次郎会在此时将办事处开到北京。山中定次郎主要靠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来收集落魄王孙们出售的皇家珍品。那些年,山中定次郎每年定期来北京两次,每次大概停留两周时间。每次,北京支店的店长高田又四郎都会事先联络好北京古玩行的各商号,来山中商会院中摆摊。琳琅满目的古玩被摆放在6尺的长桌上,山中定次郎带着欧美各个分店的采购人员,按照各个市场的需求一一挑选。每天都有不下200名古玩商,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乘坐着人力车,抱着大包小包涌入山中商会北京支店的小院里。曾目睹过此情此景的壶中居老板广田不弧斋用“壮观”一词形容:
一听说山中老先生来北京,北京的一流至二三流同业和杂货店主,就都显得很活跃。老先生早晨在北京分店采购物品。在老先生从住宿的扶桑馆饭店前往麻线胡同分店之前,分店里,从大门口到里面的通路上,以至宽敞的庭院中,就挤满了很多同业者。大家争先恐后地打开包袱,摆上各种物品。三代的铜器、石器、陶瓷器,各个时代的佛教美术、金、银、铜、锡器……这些同业者摆列物品的情景,实在壮观……老先生上午在这儿收购完,下午去各一流同业者的店铺,还去买收藏家想卖的东西……每次全中国的同业者和杂货商人,都会得到莫大的好处,所以他们都以敬仰之心迎接山中老先生。而且,我在各处看到所有一流同业者的私室里,都装饰着老先生的照片。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古董商争先恐后地给山中商会送货呢?当时的日本古董商仓桥藤治郎在给山中定次郎写的悼文中提到,一般的古董店对外行人和稍次级的古董商压价压得很低,但山中定次郎却不这样做。他给下线古董商开出的价格很高,也就极大地调动了中小古董商的积极性。
山中定次郎在北京的时间并不多,平时的买卖活动都是由他北京分店伙计打理。只有牵涉重大购买项目时,他才会亲自露面。1912年,山中定次郎遇到一件千载难逢的大生意。
(未完待续)(据《北京日报》黄加佳/文)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新德里2月16日电(记者胡晓明)一辆公交车16日在印度中央邦锡提县坠入运河,造成至少32人死亡,另有多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