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朝清
近日,2021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结束。媒体报道,今年的“教师热”较往年更甚,实际参加人数突破1000万大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虽然教师报考人数增加了,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和在岗教师人数比,依然是偏低的,希望教师队伍的源头更加活跃,有更多的人进入教师行业。”
不论是教师职业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还是就业压力驱动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和综合性大学学生都来报考,抑或是培训机构要求“持证上岗”,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教师资格考试热”也是反复计算和权衡的结果。
从笔试、面试到拿到教师资格证,再到入职成为一名教师,会经历一层又一层的大浪淘沙。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拿到教师资格证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为一名教师。在不少高校里,部分大学生将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备用的“敲门砖”:当他们找不到更满意的工作,就会将当老师作为一种“保底策略”。
同样是中小学,不同学校的生态存在着“冷热不均”的鲜明反差。一些发达地区的名校可以招揽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硕士博士,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级中学却难以招到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生。
虽然我国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但优秀教师的总量还不够。因为教师资格证只是第一道门槛,“持证上岗”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了一名好老师。只有经历更多磨砺,只有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年轻人才会逐步站稳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好老师不仅需要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具有潜心教书、全心育人的职业伦理。尊重和敬畏教师职业,对教书育人充满认同与激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助力学生们精神家园建设,才是一位好老师应有的姿态。
教育分层直接影响着社会流动,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改变和价值实现。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的教育”强烈而迫切的追求相比,目前的好老师不仅数量不够,配置也不够均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价值认同与社会声望,畅通教师流动渠道,让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的好职业,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真正投身教育、研究教育、提升自我。如果“教育资格报考热”能进步为“争当优秀教师热”,教育就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了。
作者系高校教师
新闻推荐
发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不报告会有什么后果?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一起案例:湖南某学校的两名负责人明知发生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