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唐浩明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 禾刀 (书评人)
曾国藩,一个身上有许多标签的近代著名人物:三不朽、太平天国叛乱的平定者、曾剃头、中兴之臣、洋务运动发起者、清代幼童留学的发起者、近代湖南人精神的阐释与发扬者……
关于曾国藩传记的著作颇丰,林林总总不下十来部。至于解读曾国藩家书、家训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唐浩明的这部曾国藩历史小说影响深远,虽多次再版,仍是众多荐书榜上的常客,可以说是众多传记中的佼佼者。本次推出的流金纪念版是在前两次修订基础上的再次审定,史料更加精准。
相较于其他体裁的历史传记,文学传记更注重人物性格的渲染,所以往往不太可能照搬历史,就像《三国演义》堪称名著,但无以替代《三国志》。为突出人物性格,唐浩明在尽可能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亦不乏虚构。如为了彰显曾国藩的“忠君”思想,他虚构了韦俊叔侄被杀这一情节。历史上,韦俊安享晚年,波澜不惊。而在本书里,平定太平天国后,为打消朝廷顾虑,曾国藩自剪羽翼,裁掉大部分湘军。出于堵住部将关于“勤王”的建议,他选定太平天国重量级降将韦俊这一角色,设计引诱韦俊步步进入陷阱,然后以谋反之名治了韦俊叔侄二人死罪,杀鸡儆猴,强行裁军。
曾国藩既是晚清大儒,同时还是晚清四大中兴之臣的“首臣”。有人曾评说,正是因为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晚清才得以“苟活”数十年。曾国藩有三不朽“千古完人”之誉。然而,透过唐浩明的落笔,读者可以看到,曾国藩的成就并非朝夕可至,他的起跑线并不高,初入仕途时虽然算不上平庸,但也难言出类拔萃。一手极其普通的牌,后来居然开启了一个开挂的人生,这往往成为读者兴趣所在。
从荷叶塘起步的曾国藩,近30岁中进士,然后入翰林,拜师大学士唐鉴,这是曾国藩的仕途起步也是经验积累阶段。众所周知,平定太平天国是曾国藩人生巅峰时期。但由于曾国藩不谙官场潜规则,不擅兵法,吃了不少苦头和败仗。靖港兵败后,他差点因羞愧难当而自杀。
他后来亦反思,凡是自己亲自指挥的战争几乎都失败了。从失败转向胜利,在唐浩明看来,曾国藩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充分汲取传统营养,比如他在失败后熟读庄子,彻悟人生,学会“静坐”。无论战事如何紧张,无论手头事如何令人焦头烂额,他始终坚持闹中取静,在静中反思、深思。他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如他大胆任命文人为湘军统帅,从一开始罗泽南、王錱、邹寿璋三位文人分任左、中、右三军统帅,到后来的左宗棠、胡林翼,麾下文人将领纷纷脱颖而出。文人统帅不仅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还成就了一批湖南名人。
后人从曾国藩身上总结出无数成功学秘诀,唐浩明对此并未直言,但通过书写大批英雄人物群体,还是可以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领悟到:一个人所以成功,虽不乏个人的自律自警自醒自励,但更大程度上当是团结更多力量的结果。
新闻推荐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利,但是由于高速路上车速较快,一旦发生车况事故或交通意外,往往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