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城市“微旅游”的游客在上海外滩等待搭乘观光巴士(2 月 12 日摄)。新华社记者陈爱平摄
业界分析,从春节文旅消费来看,人们更加注重社交和情感表达、文化传承和高品质的体验感。
抖音平台上,用户拍摄了1.3亿个短视频给全国网友“云”拜年。“《你好,李焕英》看哭了”等话题为人们津津乐道。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说,优质的电影能更多凝聚人心,带来更多喜悦和温暖。在线下,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几乎每天都预约满员,山东博物馆大年初三还排起“之”字形长队,逛馆、看展等文化消费已成为公众文化生活必需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朱海闵分析,在春节等重要节庆节点,文化消费市场“线上线下”双重供给将成为常态,既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整体回暖,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也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周卫红说,近程的“微旅游”走红折射出人们对自己熟悉的城市仍有探寻历史文脉、了解文化的诉求。一条串起上海苏州河沿线历史建筑和浦东现代建筑、展现上海城市发展历程的微游线路原定7天游客总量为140人,因太受欢迎,旅行社不得不增加人手组织,春节期间共有约200人参与。“人们需要更多的高品质文旅产品。”她说。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要适应大众旅游和小康旅游的新变化,善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艺术时尚来引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理性引导周边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近程旅游消费趋势,让旅游休闲更加深入地嵌入国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报道擦完马桶的抹布会不会再用来擦台盆?客房床单有没有更换?杯具在上一个客人使用后有没有高温消毒?频频出现的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