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母亲(二排右一)与同村的姑娘们合照,那时母亲29岁。
父母1988年的合照。
◎李凤琳 文/图
先相亲后结婚再恋爱,这也许是对我们上一辈长者婚姻与爱情的最好总结了吧。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的父母亲好像总在吵吵闹闹中过日子,他们的生活就像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据说,我的父亲母亲是隔一代的表兄妹结姻,他们的父辈是老表。我的父亲是家中独子,十三岁时没有了妈妈,由当私塾老师的祖父一手拉扯大。没妈的孩子缺少许多温暖关爱,自小不懂得如何关心爱护他人,也因祖父过度溺爱而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比如小小年纪他就学会了抽烟,空闲时也喜欢打牌。祖父管不了他,也就只好任他自由发展。父亲寡言,但脑瓜子灵活,喜欢钻研新鲜事物,年轻时特别聪明,只要他感兴趣的活儿,他就很快能学会,他也是村里出了名的精打细算会计高手。而我母亲是家中的幺妹,自幼丧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外祖母没钱供她上中学,而母亲幼时聪慧好学,成绩很好,她虽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屈从命运,勉强读完小学后就辍学在家跟着外祖母学做农活。
待我父亲母亲各自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双方父母就开始为他们张罗着相亲。据后来我外祖母所言,她觉得我父亲长得高大帅气,而且家里有一个拿工资的,当时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就冲着这个,她决定让女儿出嫁。但相亲的时候,母亲对我父亲并无好感,她觉得人长得帅又不能当饭吃,性子木讷,不会做家务,不懂体贴人。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难以违抗。18岁那年,母亲怀着满腹的不情愿,嫁到了一村之隔的老李家。从此以后,我父亲吃上了热饭菜,穿上了干净的衣裳,过上了温暖的日子。
父亲似乎未适应自己的角色,还像单身的时候那样有点懒散,有时想着外出找朋友玩,偶尔晚归,这让母亲颇为不满,导致夫妻之间时有冷战。婚后两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这种冷战的情况就明显得到缓和。据母亲描述,父亲初为人父,特别开心,视我如掌上明珠,对我疼爱有加,一有空就捧我在手心里,生怕我磕着碰着,他待在家里的时间就多了,也慢慢学会了做一些家务活。母亲看着这些转变,也感受到了一些温暖,性子也温和了很多,不再时时怼我父亲。当我长大懂事,发现父亲特别能干,田地里的农活基本上由父亲一手主导完成,他种的稻谷和棉花总能高产,我家也是村里最早使用机械化作业的。而母亲精明能干,将家里大小七口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充满温馨。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父亲和母亲又开始闹分歧了,不时地因为矛盾导致冲突。母亲上过小学,在当时她还算是个文化人,而父亲虽然跟着当私塾的祖父多年,但打小不爱学习,读的书不多,所以,母亲觉得他没什么能力辅导好子女的学习。好在我们四姐弟还算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所以,他们并未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持续发生冲突。作为长女,我在家里会力所能及地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母亲手把手教我,父亲则会偏袒我,让我偷懒,于是母亲就生气,跟他斗气。他们都是我最亲爱的人,我不想看到他们发生争吵,所以总会很乖巧,做一个懂事勤快的女儿。起初我总是觉得母亲看起来不太在乎父亲,但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九岁那年,正上小学三年级吧。父亲下农田干活途经一座小石板桥,不料石板断裂致父亲腰部受伤,他被送进了医院。母亲将家里下蛋的母鸡杀了,煲了一罐鸡汤,等我放学后骑自行车去医院。父亲年轻体健,觉得小伤不要紧,担心家里的农活全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于是私下拔掉打点滴的针头想早点回家,母亲极力制止,不停地抹眼泪。我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之间的感情并不是我眼中所看到的那样。爱是一种默默关爱和守护,无需多言。
时光如水爱无言,岁月蹉跎,我的父亲母亲携手同行多年,如今已年逾古稀,在老家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生活幸福。虽然他们有时仍各执己见,偶尔怼一怼,却始终离不开彼此,这就是父辈的爱情吧,平淡而深沉。
时值我的父亲母亲结婚五十周年金婚纪念之际,我谨以此为记,并祝福他们晚年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近日,江苏常州市妇联、常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出台通知,对于举报家暴及侵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人员实施见义勇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