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年来,各地积极建设农家书屋,受到农民群众欢迎。农民群众在劳动之余有去处、有书读。然而有的农家书屋农味不足,真正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书并不多:一方面是种类单一,除了小说,就是各种传奇故事;另一方面是过于陈旧,不少书是10年前或者更早的。(3月15日《人民日报》)
湖北枝江市读者刘定在给《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中一针见血的写道:农家书屋的使用群体是农民群众,应重点突出“农”味,可以多置放一些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书籍,比如农村脱贫经验介绍的书籍,扶贫先进人物事迹的书籍,科学种田、种植、养殖的书籍。农民学有所获,农家书屋就会更受欢迎。而目前农家书屋不少都是“农民不爱看的书籍”或“不适合农民看的书籍”。
农家书屋,顾名思义,就是给农村建设的书屋,就是给农民建设的书屋。这就表明,农家书屋是建给农民用的,其书籍也是提供给农民看的。失去了这个基础,农家书屋没有了“农”的味道,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农民欢迎。
比如,有的农家书屋里摆满了深奥的文学作品,因农民欣赏水平普遍较低,这些深奥的文学作品农民大多读不懂,也用不上。再比如,有的农家书屋的书架上摆放着传奇故事和玄幻小说,或者专家撰写的高深理论。有的甚至是内容陈旧、一无是处的图书馆处理书籍。
打造农家书屋,应该突出农业特色。农民喜欢的是接地气的养殖书籍、种植书籍,或者能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的书籍、指导他们发家致富的书籍。因此,在加快农家书屋建设的进程中,要多听听农民的意见,在上级部门配发和好心人士捐赠的时候,要多选择农民喜欢的书籍,而不是摆样子、充脸面,搞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
新闻推荐
□冯海宁有网友近日发视频爆料,称白鹿原白鹿仓景区的面,“15块钱4根。感觉这就是哄人的。”3月1日,针对该事件,白鹿...